222章 闻琴曲知雅意(二)[第1页/共2页]

看到世人毫无反应的模样,刘禅假装非常难为情的模样,抓耳挠腮,又是深施一礼弥补道:“那小子就勉为其难,诸位高人面前班门弄斧,献一回丑,还望各位名家包涵指导一二。中天在此先行拜谢。”

洞里的氛围有点奥妙起来,庞德公、黄承彦笑而不语,只是打量着刘禅,又惊又疑,心想莫非又冒出一个神童不成。

刘禅想道,司马徽刚才弹的是闻名的《高山流水》,讲的是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,已成为千古嘉话,曲目传播数千年。再弹的话必然是没法超出,可谓是东施效颦,必然成为笑料。

这统统,都被冰雪聪明的刘禅了然于胸,为了撤销他们的疑虑,便大声道:“刚才水镜老先生一曲《高山流水》,端的是天外丝竹之音,闻未所闻。听之,便令我油但是生奇妙之感,耳边仿佛响起了大天然调和动听的声乐,波浪澎湃,浪花激溅;海鸟翻飞,鸣声入耳;山林树木,郁郁葱葱,如入瑶池普通……高山之巍巍,流水之洋洋。如同高山流水,行云流水,荡气回肠,余音袅袅;又似乳莺归巢,旋律高雅,神韵隽永。”

幸亏刘禅在后代之时,也是音乐爱好者,特别喜好操琴抚筝,音乐素养较高,修为不低,这等小事难不到他。

刘禅收起嬉皮笑容的神情,非常虔诚地一一贯庞德公、黄老先生鞠躬问。

话音刚落,司马徽击节大赞道:“林公子真不愧乐圣杜公良之徒,无怪乎有如此精炼之观点!”

刘禅扫视了一圈,却见庞林、蒯祺等人面带浅笑,点头赞成。

刘禅遂拱手浅笑道:“既然各位前辈高人厚爱,美意难却,恭敬不如从命。小子再不服从证明,就是不识时务,却之不恭了。”

“莫非水镜先生也熟谙家师?”刘禅假装张口结舌,神情非常夸大,诧异道。实在,他晓得杜夔曾经流落荆州,被刘表安设在荆州官学教习声乐,与司马徽划一处一校,怎能不熟。

庞德公浅笑道:“林公子,你就报告一下《高山流水》之来龙去脉吧!”

刘禅见已轰动这两位高人名宿,欲擒故纵的目标已达到,如再胶葛下去反而不美,因而决定见好就收。

毕竟,庞德公乃不亚于司马徽的世外高人,看模样这个老头不易忽悠啊。

司马徽直听得高兴不已,抚着乌黑的山羊胡子,畅怀大笑,皱纹如同柚子的老脸笑开了花,象一朵纵情盛开的老菊花。

“杜师原为灵帝时之雅乐郎。其愤世嫉俗,因不满大汉近况,中平五年以病去官,跟随乐人骚客避乱逃到荆襄,凭借刘表。刘表素有爱民养士,安闲自保之名,兴建黉舍,博求儒士,光求遗书,让杜夔与孟曜为天子和雅乐。曹公南下平荆州后,怜杜夔之才,任其担负军谋祭酒,参太乐事,创制雅乐,清算战乱而散失的古乐,实乃当今乐律之大师。时散郎邓静、尹齐善咏雅乐,歌师尹胡能歌宗庙郊祀之曲,舞师冯肃、服荞晓得先代诸舞。是以杜夔与诸子显名于世。世人皆以杜夔之声乐,与华佗之医诊,朱建平之相术,周宣之相梦,管辂之术筮齐名。”司马徽如数家珍,款款而谈。

见司马徽如此赞不断口,庞德公、黄承彦也是满脸赞成,微微点头,其他高士连连喝采。

果不其然,庞德公慢悠悠地笑道:“适闻小公子对水镜琴曲所评非常精美,分歧凡响,真乃年青小辈之凤毛麟角。但是,小公子自称为杜夔门徒,以何为证?”

本来谁都喜好听好话,古今中外,概莫能外,就是盛名已久的天下第一名流水镜先生也逃不出人道的范围。刘禅内心感慨道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