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二章 暂时的平息[第2页/共3页]

袁基正式上任太原太守,开端推行姬平制定的一系列政令。

公孙成的号令声戛但是止。黄巾之乱是大汉建国最大的民乱,足以令天下人后怕。此时姬平一说,他顿时无话可说。

与此同时,河内郡,怀县城外。

返回途中。刘备忍不住对张飞叹道:“颖川荀氏真王谢也,荀文若、荀休若兄弟俱有大才也,传闻其兄荀仲豫亦世之名流。可惜不得一见,况此二荀本日一去。恐难以回转,归去宜当当即致信王上,若能招揽荀家大才,则天下安宁,为时不远。”

满面带血的典韦带着猛虎营兵士护着沮授等家眷持续南下。

他没说如何措置公孙成,姬平也不为己甚,不过又道:“公孙成此次令冀州百姓对蓟侯惶恐,少将军正可亲身出面,安抚百姓,以收民气,必得冀州百姓拥戴。”

握着长矛的文丑眼神庞大,便是身边亲卫也没有听到他嘴里收回的微不成闻的声音:“神武王,本日放了典军侯,吾弟之恩便两清了。”

姬平平淡的道:“公孙将军南下篡夺冀州。与袁绍、青徐黄巾必有一场大战,火线安定、兵源不竭、粮源不竭,才是底子。现在公孙成纵兵在河间国劫夺殛毙百姓,一旦引发民乱。冀州诸郡百姓反投袁绍,岂不置蓟侯于绝地?而少将军不但会在蓟侯眼里落个办事不力的成果,并且蓟侯一旦失利,少将军恐怕也无家可归,更非论担当蓟侯基业了。”

荀彧沉吟道:“此行可先将族人家眷安设在上党公达处,我与兄长再去冀州一行,拜访三兄和韩文节,冀州关乎天下局势,可一看景象,若能迎回天子,自当鞠躬尽瘁。”

……

他身边的姬平却不愠不火的缓缓道:“心胸不轨?恐怕你公孙成才是心胸不轨吧。”他看向公孙续,道:“少将军,不知你是要担当蓟侯基业,还是将蓟侯置于死地?”

公孙续又看向姬平。

荀彧的三兄荀衍忍不住对荀彧叹道:“刘玄德虽知名誉,却知人待士,有豪杰之器,非常人也。”

怀县以外,颍川荀氏车马辘辘。

而赵云最后那一番话,却恰好给了他台阶下。

他这个建议,或许能令公孙瓒火线稳定很多,对公孙续与袁绍的战局产生一些不成瞻望的影响。

荀衍叹道:“公达为上党太守,也曾来信相邀,本是个好去处,只可惜现在天下情势不决,上党又伶仃一隅,颇多战事,我荀氏诸人虽长于经学治国,但却不善于交战疆场,亦不能尽数投于一处,不然一个不慎,就是灭族之祸。”

公孙续当即上前扶着姬平道:“常司马忠义之心可鉴,只是手腕过激了些,功过相抵,此事便就此罢了吧。”

不管赵云还是姬平,都是边幅堂堂、面善之人,本就能令民气生好感,他们这一辩论,顿时令本来又惊又怒的公孙续安静了下来,本想偏袒公孙成,此时也开端抱怨公孙成了,毕竟姬平所言,字字在理,关乎到他父亲和他的将来。

姬平笑了笑,他晓得本身压服公孙续了,公孙瓒这个儿子毕竟还年青,可塑性很大。

本日他们带着家眷,本该是死战绝境,但只是杀了一波,文丑便令部下兵士让步了,以典韦在雒阳对文丑的体味,文丑带兵毫不止这点才气。

典韦转头看了一眼,如有所思,自雒阳之战后,他一向跟随在姬平身边,天然晓得很多事情,此中就包含了姬平放了文丑的弟弟文青一事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