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56章 开仓运粮[第1页/共2页]

遵循金锋之前在实验田的种子用量,一亩地用三到四斤棉籽就够了,七八百斤够种两百多亩地。

不过世上没有悔怨药,并且如果真的那么做了,一定不会被本地官府发觉。

行商分为两种,一种是在故乡四周活动的,从县城或者郡城批发一些平常物质,然后挑着下乡去卖。

“还不是担忧被本地人发明了嘛?”老汪解释道:“洛澜女人说了,三四斤棉籽就够种一亩地了,这些种子够种几百亩,先奉上船更保险一些。”

有了这些种子打底,就算最后那些堆栈里的种子取不出来,他们也不算白跑一趟了。

在何文龙的举荐下,马文旭见到了交趾土司。

雇佣的毕竟是本地人,洛澜还是有点担忧事情泄漏风声,因而便让人去告诉郑驰远留下的阿谁亲卫,让他联络海军安排快艇过来取货。

那一小袋玻璃珠中,有两颗个头比较大,品比拟较好的,其他的都是品比拟较差,个头也小的。

这类行商赢利更多,但是因为要长途跋涉,比较伤害。

“郑将军您有所不知,城里各个粮仓粮店里的棉籽,之前都被洛澜女人收得差未几了,这些还是派人去周边村庄里去收的。”

这个行商当初跟着老汪他们一起从山里杀出来,不但杀过匪贼,还杀过想要欺诈的本地官员,以是两边算是一条船上的人,是值得信赖的人。

如果碰到不讲理的匪贼,不但货色要被抢,能够连命都保不住了。

在撒出去了大把银子以后,终究在何文龙这边翻开了冲破口。

洛澜比马文旭更忙,不但要列席各种宴会,还要操心暗中收买棉籽的题目。

晓得之前大笔采办棉籽已经引发了土司的重视,为了制止被土司重视,翻译官没有让人去粮店大宗采办,而是雇佣了一批本地的小行商,让他们去周边村镇去收买。

交趾作为中原王朝曾经的从属国,土司对于马文旭的吹嘘非常受用,不由有些飘飘然,加上马文旭的演出非常到位,交趾土司的态度终究有所松动,表示马文旭上交一笔罚款。

颠末这段时候的繁忙,马文旭那边也终究有了冲破。

当时候没有被本地官府盯上,粮库里的棉籽也充足多,有这么久时候,恐怕早就把舰队统统楼船都装满了。

最首要的是,当初老汪第一次来交趾的时候,从匪贼手中救过他的命,此次过来贫乏翻译官,老汪就派人去之前阿谁小城去找,还真找到了对方,因而对方就成了洛澜的翻译官。

稻谷属于食品,随便一个粮店都能买到,采办起来就简朴多了。

交趾温度比较高,不需求棉花保暖,固然有农夫种棉花,但是莳植者不是很多,单户人家也不会莳植太多,普通都是各家各户种一点用来榨油。

封建期间交通不便,百姓去一趟集镇比较困难,这类行商即是替百姓去集镇跑个腿,赚的是辛苦钱。

以是洛澜只是感慨一下,并没有过于纠结。

收买了这么几天,底子没人发觉,就连被翻译官雇佣的小行商也没有多想,觉得翻译官只是买一些棉籽来榨油呢。

看到老汪他们只背了几百斤棉籽过来,郑驰远不免有些绝望。

接下来的几天,马文旭就在交趾城内的各大酒楼和青楼盘桓,宴请一茬又一茬的客人。

这类小范围收买棉籽的过程很慢,积累了三四天也就攒了七八百斤,独一的好处就是安然。

“那行吧,”郑驰远叹了口气,安排海军士卒把棉籽背进船舱。

洛澜也没敢粗心,叫来老汪和郑驰远,几小我筹议了半天,最后决定由马文旭带着一小袋玻璃珠和两项银子,以及一小箱金子,再次去找交趾土司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