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三章 刘青州再得良将[第1页/共3页]

孔融便开言了:“玄德,你自来青州,只见连番动用军队,陡耗赋税,却未见有一善政施于百姓。天下虽乱,却切不成矜持武力啊。穷兵黩武,必败之兆,史有明鉴,望玄德三思。”

刘备闻言,便道:“文举此言差矣。我动用军队,所为何事?为剿贼也。我来青州之时,青州之境,黄巾余孽临时非论,大小贼寇多如牛毛。商路断绝,百姓惶惑。若此患不除,百姓不安,如何施政?现在雄师纵横六郡,黄巾也好,盗匪也罢,全皆灰飞烟灭,纵有遗漏,也全都潜踪绝迹,不敢为祸。一州之境,百姓皆安。接下来,便是我青州牧府大施拳脚,公布政令之时也。文举觉得如何?”

黄忠拿到手札,便依此行事。好嘛,管亥等一伙人,都是黄巾头子,妥妥的被划在首恶之列。这下管亥傻眼了。现在投降了,在降虎帐,衣甲、兵刃一概皆无,就是想煽动大师伙一起逃狱,也没人跟从呀。管亥又看了看四周的箭塔上,那兵卒锋利的眼神和冰冷的锋矢以后,便敏捷放弃了这个筹算。

来的时候,刘备只要家眷亲兵。走的时候,倒是浩浩大荡一大群。黄忠既平北海,天然是不肯再留此地,刚好刘备要归去,便率军一起护送。

孔融的悲剧,便源自他的脾气。他幼年丧父,与兄长一块长大。因少有长辈管束,性子便野了,有些胆小包天。从他小时候就敢藏匿当时逃亡天下的党人张俭便可知。他读了一肚子的书,与太门生、与当时的名流来往甚密,他的政治偏向便是怜悯党人的。典范的文人道格,和当时的暗中政治环境,让朴直不阿的他过火的鄙弃权贵,总感觉权贵都是不好的。都是大汉暗弱的本源。

黄忠得令,便退了下去。房中只剩刘备与孔融。

刘备听了,哭笑不得。他总算明白孔融的性子了。这家伙,文章一流天然不消多说,不然也不会在汗青上名列建安七子了。但脾气真的不是很好。他本身出自王谢,却恰好要与权贵对着干。在杨赐门下为来宾时,惹怒何进;董卓下台了,又惹董卓不欢畅,本来按董卓的脾气,一剑斩了孔融才是端庄,碍于孔融名声,一脚把他踢到黄巾残虐的青州来任北海相,让他来这里送命;厥后到了朝中,又老是抨击时政、耻笑曹操,曹操当时大权独握,那里肯干,因而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孔融满门尽诛。一代文豪,就此陨落,真是可悲可叹。

便见那将单膝一跪,满身甲片哗啦啦乱响,一把清澈的嗓声响起:“东莱太史慈,见过刘君侯!”

身后,几个小兄弟凑了过来,方喊了一声管老迈。管亥便转头没好气的怒骂道:“入他娘的,你等几个泼才还敢过来,若那日听了老子的撒腿就跑,又岂会本日待在这鸟处所等死?”

那人连连点头,道:“老迈,若郑康成能为我们说上一句话,那刘备岂有不从之理?”

管亥反应过来了,如有所思的道:“你的意义是?”

不过,步队中,倒是多了数千青壮。这些人,都是黄巾请降后,黄忠依刘备之令,遴选出来的无家室拖累的光棍男人。其他拖家带口的,被刘备着令孔融当场安设了。这些青壮的带头大哥,鲜明就是管亥。

几个小兄弟被骂得面红耳赤,管亥乱发了一通脾气,火气稍泄,便道:“另有甚事?”

那人一脸委曲,大声道:“老迈,我说的就是活命的体例啊。你忘了,我们于郑康成有恩啊。当时兄弟们在北海劫夺四方,但是独一放过了高密郑家啊,兄长!”

这些日子,孔融与刘备混熟了,晓得这位顶头下属脾气是极好的。因而那大名士的弊端又犯了,不尊称主公与君侯,反而是大大咧咧的以字相称了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