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议起兵[第1页/共3页]

见了太后,太后嘲笑一声,道:“天子,为何刘备与朱儁念念不忘进军长安?是心忧天下,还是心忧长安那位你的好皇弟?”

因而召群臣以及学院诸儒议此事。座中,刘备道:“诸君,今闻董卓死,关中乱。吾欲请旨天子,诏令天下诸侯率兵西向,一举而定天下,可乎?”

朱儁之前向天子保举刘备,但天子反而游移。朱儁不晓得为甚么会如许,但他能必定的是,天子在顾忌刘备。那么,为了果断天子之心,他不顾年老,亲身请战,要披挂上阵。此拳拳之心,实在罕见。

当时母亲之言犹在耳:“长安,可另有一名天子在,若刘备灭了董贼,挟了你弟弟,你待如何?”

天子不见朱儁,倒是去见何太后去了。途中,天子心中也是心乱如麻,想着建立宏伟帝业,又怕冒了风险到时甚么都没有了。便边行边问陪侍道:“殿中此事,汝等觉得如何?”

身边陪侍宦者低声道:“奴婢不懂政事。不过奴婢感觉兵者,国之大事也,还是慎重点好。长安那边音信全无,谁晓得成甚么样儿了。如果这边陛下一下旨,那边却已经稳定了。到时白费国度财帛,进退不得,那可就……”拿眼偷看天子神采不渝。又立马请罪:“奴婢胡言乱语,还请陛下恕罪。”

何太后哼了一哼道:“刘备未上书之前,可曾有诸侯论及此事?益州刘焉为何独不参与此事?扬州刺史又安在?天子,你想过没有。起兵西向,胜利了,天下人念及的是刘备等人的功绩。失利了,将又会归咎于天子。更何况,真胜利挽救了你的那位皇弟,到时诸侯尽西,而洛阳空虚。万一有变,将置我母子两人于何地?”

洛阳朝堂,诸臣议起兵之论,民气各一,谈吐纷繁。有建议起兵的,有建议暂观其变的。老臣朱儁一力主张起兵,或许是年初的时候被天子弄怕了,朱儁亲身站了出来,道:“若陛下有西向之心,老臣甘为帅臣,率精锐之众,为陛下收关中、定凉州,使国度复一,大汉复兴!”

诸人闻言大喜,这些人,固然对先帝、对董卓恨之入骨,但对大汉却仍有着浓烈入骨的感情。刘备此言,正合其意。若天子降旨,诸侯起兵,到时大汉将又重新一统,不复当下之分崩离析。目睹大汉光辉可重现,诸臣纷繁表示附和。坐间,荀彧道:“主公此意甚佳,若诸侯不该,当如何?”

因而在刘备授意下,荀彧润色的一篇奏章飞速传往洛阳:“广阳侯、青州牧臣刘备;前尚书臣卢植;前九江太守臣边让;博士臣郑玄;北海相臣孔融等,禀奏陛下:国度既遭董卓,重以李、郭之祸,乃使忠良残敝,长安隔断,不知休咎。是以临官尹人,搢绅有识,莫不恐忧,觉得自非明哲雄霸之士,曷能克济祸乱!自起兵已来,于兹三年,州郡转相顾望,未有奋击之功,而互争私变,更相迷惑。臣等并共谘诹,议消国难。请旨诏令诸侯,故相率厉,简选精干,直旨长安。以平祸乱,复兴大汉!伏惟陛下明鉴。”

刘备在青州,心中也不晓得是甚么滋味,又盼着天子下诏,着令诸侯起兵。又有那么一丝丝期盼天子放弃的动机。

初平三年(建安二年)夏六月,李傕、郭汜等将兵攻破长安,大掠数日。百官公卿自司徒王允以下死难者计有太常种拂、太仆鲁旭、大鸿胪周奂、司隶校尉黄琬、城门校尉崔烈、越骑校尉王颀、左冯翊宋翼、右扶风王宏等大臣。至于吏民死难者,不计其数。

想到这句戳心的话,天子便不免肝疼……

太后又道:“将心比心,让你那位好皇弟放弃帝位,你感觉他是否情愿?你皇弟生母,当年被哀家正法,贰心中就不怨、不恨?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