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章 唯一的机会[第1页/共2页]

杨国忠低头应道:“是。”

杨国忠咬牙道:“再不防备,将来就难办了。”

进入三月,又到了天下州郡交纳春赋的时候,由益州托管委员会署名的公文递交到了户部,宣称为了弥补府库亏空、安抚民气、布施哀鸿、为战事善后,托管委员会免除了剑南道和南六诏客岁的秋赋和本年的春赋,本年的秋赋视善后环境而定,请户部准予办理。

韦见素的定见,是派人去益州和谈,但此举明显有损杨国忠的脸面,令他很难定夺。

杨国忠道:“臣乃相国......”

昏君!

贵妃抹了眼泪,有些惊惧:“你要对安胡儿用兵?”

这份公文可谓环球谛视,刚至长安,就被小道动静传开,百官为之侧目,大师都紧盯着政事堂的措置方略。

政事堂连日调集议事,参议对策,却始终拿不出有效的体例。下诏斥责当然轻易,但下的诏令如果五宗不认,必将威望扫地,还不如不下。

此事对朝廷的打击非常庞大,传闻杨相、高大将军等人亲上终南山,却只和留镇楼观台的道玄大法师切磋了一番书画的用笔精义,无功而返。

但还不敷,还不能松弛,不然将功亏一篑!

天子在太液池中的蓬莱仙山上已经足足待了七天,至今未曾露面,杨国忠问高力士:“大将军,可否催促一下,本官有要事启奏陛下。”

这一年来,他已经拜表敬奉了三十亿钱,还是每日里孜孜不倦的反复着这一敬奉,心中尽是至诚。能够说,灵石和铜钱的互换比,能够保持在现在八贯比一块,天子在此中功绩卓著,不然早就冲破十比一了。

天子想了想,道:“既然将政事堂交给他,就是让他好生打理的,有甚么事非要我去头疼?你让他和韦见素、房琯筹议就好了。我现在一刻也不能担搁!”

杨国忠一刹时很有怒其不争之意:“陛下这是......唉!”

李林甫病故、陈希烈辞相后,现在的政事堂由杨国忠把持,兵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见素和吏部尚书、同平章事房琯共同参议。

过了很久,贵妃方道:“非论如何,兄长要记着一桩,没有我玉环,就没有杨氏的本日。”

贵妃深吸了口气,又道:“去岁之事,乃是我那胡儿故乡之俗,做寿时由母亲为其沐浴......”

天子笑了笑,拢了拢她的发髻:“这是独一的但愿。”

贵妃点了点头,让自家兄长坐等传话,去了太液池中的蓬莱仙山。

烟香袅袅,环抱供台,天子三拜九叩,打出一张法符,符纸在空中缓缓燃烧,纸灰落地,空中已经积了厚厚一层。

贵妃点了点头:“圣明无过陛下。”

既然踌躇不决,杨国忠只好去见天子,请天子定夺。

贵妃轻叹一声,回身时又被天子拉住,在她唇上悄悄一触,贵妃羞道:“三郎!”

简朴道明来意后,杨国忠就不说话了,等着贵妃前去禀告天子,但贵妃却没有立即前去,而是坐于帷帐以后,沉默不语。

贵妃两颗眼泪掉了下来,道:“你觉得我想如许吗?安瘦子献钱二十亿,他提出要求,陛下得了钱就走,把我留下了,他一个炼虚大修士,我能如何办?”

天子又道:“对了,传话给国忠,不管益州如何措置,鲜于向不能杀,他昨日才献入内帑一亿钱,我晓得他的景况,已经是他现在的全数身家了,此为功臣,不能让其心寒。别的,再让国忠送十亿钱来,期限半年。”

高力士懒洋洋道:“陛下叮咛了,万事莫要滋扰,连咱家都不能登岛,杨相还是耐烦等着吧。当然,杨相也能够去找娘娘,只要娘娘能够去见陛下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