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章:包容与忍让(大章)[第1页/共6页]

“为甚么?”猴子问。

“佛说,众生愚笨,此话不假。只是,该要如何,方可普渡众生呢?若因众生愚笨,便不渡,那贫僧的普渡之道与那西方诸佛,又有何辨别?可若众生当真愚笨,不肯受渡,贫僧又该如何面对呢?”用手中的树枝敲了敲地上的‘谦让’二字,玄奘轻声问道:“莫非,只是一味地谦让?想必,当初的金蝉子,也是受此‘惑’久矣。”

“这些事,总要有人去想,不是吗?”

“这么说,确有此事了?”

此时,南瞻部洲昆仑山。

猴子也不搭话,只淡淡瞥了玄奘一眼。

“无碍?”灵吉赶紧问道:“你不怕那猴子脱手?”

“不一样。”猴子看着远处的天蓬叹道:“他跟九头虫,一点都不一样。人家九头虫晓得万圣龙王需求蟠桃,本身跑过来赖在我花果山的城门口不走,比他有自知之明多了。只要承诺了给他蟠桃,那是服服帖帖地。这天蓬呢?嘿……给他指一条明路走,他还蹬鼻子上脸了?说实在的,之前还多少感觉他有些不幸,现在我总算晓得他天庭的那些个同僚是甚么感受了。”

这一问,顿时把天蓬逼入了死角,全部呆站着,半天都不晓得说甚么好,那目光一阵闪动。

说到底,高太公是霓裳的父亲,就算仅仅是这一世,但也是霓裳的父亲,在这位被贬下凡的天将心中,“六合君亲师”,那是恒古稳定的挨次。

猴子长长叹了口气,躬着身子幽幽道:“行吧,算你有理。如果这人间的生灵都能像你如许想,那还真的就没甚么灾害了。渡这天下?嘿……我还真的有点信赖你能普渡众生了。”

玄奘深深吸了口气道:“如此,玄奘就要与大圣爷再提别的一人了。”

两人一同走入了金光洞中,进了大殿。

“不感觉似曾了解吗?”玄奘扶了扶那顶上的万佛冠,望着天涯的明月道:“当初,您收伏九头虫用的不就是这一招吗?几百年畴昔,到头来,反倒是贫僧这旁观者记得更加清楚。”

猴子抬眼瞧着玄奘道:“你想说甚么?随缘?像你对金池那样?”

哪吒一惊,赶紧缩了缩脖子,睁着一双眼睛眨巴眨巴地望着太乙真人。不说话了。

停下脚步,太乙真人狠狠地瞪了哪吒一眼,道:“你说,玉帝这是要瞒谁?”

好不轻易玄奘一顿劝说,总算让他获得了高太公的谅解,莫非他要在这时候说“不”吗?

“本来……本来不太信赖,或者说,感觉你普不普渡跟我没啥干系,只要你把如来的道心给我破了,其他的你详细如何做,与我无关。”

“有谁见过他?”

见状,对先前的环境一无所知的高太公只是冷静点了点头,那其他的世人却都是松了口气,就连霓裳也是如此。

“起初贫僧也难以了解,现在,却已经顿悟了。为何转世,只在于‘包涵与谦让’。”玄奘伸手捡起一根树枝,在那地上写下“包涵”、“谦让”四字,轻声道:“包涵,重在于一个‘包’字,那谦让,则重在于一个‘忍’字。包涵,起首在于了解,在于感同身受,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兼容并包。谦让,则夸大一个忍字,与对错无关,不过权宜之计罢了。真要论起来,包涵,无所谓极限。谦让,倒是有忍无可忍之时。”

“阿弥陀佛。”玄奘双手合十道:“最好不要。”

玄奘摇了点头,伸出一指道:“此,只一处。”

“你是说,金蝉子转世是为了……”

哪吒还是睁大了眼睛盼望着。

稍稍踌躇了一下,玄奘轻声道:“贫僧觉得,天蓬元帅之事,大圣爷措置得甚为不当。大圣爷当初在花果山,用两颗蟠桃收伏了九头虫,实在说到底,与这件事如出一辙。为何大圣爷对九头虫就能平心静气,对天蓬元帅,倒是如此肝火冲冲呢?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