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5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[第1页/共2页]

一众朝臣看着前来传讯的士卒极其严厉而等候的神情,底子没有半分回绝的余地,只得放下其他的安排,随朱琳渼一起去凭吊一番。

“另有另有……”

“方才下官倒是忘了提,对岸吴三桂屯重兵于扬州,若迁都南京,这近在天涯,恐怕……”

次日,辅政王又设席宴请统统在南京的文武官员,内阁及七部的这十多位众臣又被“裹挟”了去。

一名矮胖的官员皱眉道:“这已是第四批了,共五十余人北上‘述职’,却几近未见闽籍……”

四周的朝臣们闻言愈现笑容,方才张大人所提到的这些小我虽官职各有凹凸,附属部分各别,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——不是闽籍。

“如此,便真的要马上开端迁都吗?”

“是有此事。”张大人点头叹道,“说是去南京述职,有谭锐藻、童自珍、毛鹏、鲁天岑……等八人。”

后者顿时惊道:“甚么?朝廷要在南京增开一榜殿试?!”

总之一句话,各种笑容相迎软磨硬泡,就是不给你分开南京回天兴府的机遇。

这下轮到天兴府的朝臣们愁闷了——朝廷的各项事件虽仍源源不竭地送到他们这里来,但苦于顶头下属没在,他们甚么事儿也决定不了。再一问自个的头儿在哪儿呢?都在南京。

不过很快便有龙卫军亲兵找到他们,传来辅政王的“聘请”,让他们同去明军阵亡将士的墓园,祭奠这些大明英烈。

实则朱琳渼也没筹算一次就能压服这些朝臣,毕竟迁都触及他们太多好处,想在鸡蛋里挑出骨头毫不是甚么难事。如果没有“一击必中”的战略,本身定会堕入和朝臣们相互扯皮的圈套当中,拖时候可恰是他们所希冀的。

却不料朱琳渼那边磨磨蹭蹭好久才解缆,等典礼结束,天气早已暗淡,诸臣无法返回城里,叮咛改明日再走。

“对,下官也会向殿下建议……”

以是本日一番恳谈只是做大要文章罢了,他的杀招这才刚要使出来。

固然也有几位大员因和朱琳渼“负气”而悲观怠工,不过黄道周的吏部和杨廷麟的户部都还算共同。对礼部和刑部这两个“冷衙门”,朱琳渼底子就无所谓。

再一日是龙卫军军官个人宴请诸臣,接着是破虏营军官个人宴请,以后又是辅政王请他们插手龙江船厂新船台启用典礼……

没体例,他们只能把公事打包发到南京去叨教——不发去也不成啊,事情担搁了但是要他们背锅的——而后等上面做了唆使盖了印,再发还出处他们履行,也有很多事情就不发还了,南京那边的小吏们履行力可不差。

有很多心急的朝臣乃至连馆舍都没回,立即便叮咛侍从备车返回福京,以筹办下一轮规戒迁都利弊的进言。

至于那些没有“搬”来南京的部分,比如都察院和七科给事中,朱琳渼直接交给了锦衣卫代行职责。比拟起一支笔杆子评判对错的言官来讲,锦衣卫效力更高,也从不搞甚么“传闻奏事”,说你有题目就必然会拿出证据来。

与此同时,因为朝廷核心机构的要员们“因公事”“滞留”应天府,各部分的临时办公机构开端在南京挂牌理事。乃至兵部、工部、宣部这三个朱琳渼节制最为完整的部分干脆连“临时”两个字都不要了,各自安插署衙忙得不亦乐乎。

好一会儿,又有人甩手道:“不成,待下官返回天兴府后,定要持续上表禀陈!”

“张大人,下官听闻辅政王殿下前日又调了一批朝臣入南京,您在吏部,可听到甚么动静?”

“对!李大人言之有理!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