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风流员外郎[第1页/共5页]

说完梅家三人告别了。

朝廷看后同意,当年李汝华在淮南实施新盐法,官民称便,淮南盐课如数上缴国库。

梅老爷子道:“你如此说,我倒是想起来,当初他在归德行青苗法,本可如王安石普通由官府出钱向官方放贷,但他恰好没有如此,而是改由官府出钱存到钱庄,与商家商定一个利钱,然后由钱庄放贷给百姓。”

换句话来讲,就是朝廷节制了上游,贩子节制下流,如此盐法一改,天下皆称其便。

林延潮笑了笑,他这点谨慎思就不敷为外人道之了。

梅堂道:“如果李巡按提的,那么一成也没有,但如果林部堂提的那么就有七八成。”

梅老爷子道:“你说的不错,但我等不成务浮名而处实祸。”

对于梅家而言也是如许,两淮盐税,我先拿出一半来把这个蛋糕分了,剩下一半我若得不到我想要的,那么是不会放出来的。

将盐法从民制、官收、官卖、商运、商销,变成民制、商收、商运、商销。

李汝华脸上则还是忧心忡忡,向林延潮道:“部堂大人,这即是将销盐之事完整交给盐商,今后两淮盐民唯盐商为衣食父母,眼底那里另有朝廷,另有盐商能够自行缉私,这公器若授于盐商,将来结果如何实在不堪假想。这权易放,收则难啊。”

李汝华闻言放心了很多,他身为巡盐御史就怕的就是本身的决定,得不了朝廷的支撑。

梅老爷子点点头道:“你倒是来问我,他与其他官员不一样,当初我问他盐法有无积弊。他不肯说但本日却一下子抛出这纲运法来,可见他是有沉思熟虑过的,此人短长啊!”

这纲运法美满是从林延潮袖中而出的。

李汝华点点头道:“如果梅家能促进此事,那么朝廷必不忘梅家的功绩。”

王士性笑着道:“那么宗海此时现在的表情但是苏东坡所言的‘人生如逆旅,我亦一行人’。”

十年进步京赶考,在旅途中想到的是有几分前程未卜,但又怀着继往开来的决计。

林延潮先从扬州至金陵,路途中先游了齐云山,当时还没有五岳返来不看山之说,作为旅途领导的王士性,承认古有十岳,齐云山称为白岳,而白岳为十岳之最。

林延潮道:“茂夫所虑不无事理,但刘晏曾有一句名言是,论大计者,固不成计小费。眼下我等当务之急,乃是将两淮一年六十八万两的盐课上缴朝廷给,同时赐与开中边商的盐引兑换,此为重,其他皆为轻。”

梅至公子道:“爹爹,此事孩儿看是有好的,以往盐法确切有弊端,随便一个小贩子便可拿着盐引出入盐场,如此轻易形成私盐的众多。如果将行盐之商家皆名列纲上,并且子孙永继,规定何人取盐,何人不准取,那么盐课之事必定得以井井有条。”

梅堂道:“爹,你看林部堂如何?”

这时候衙门通传是张泰征,两淮盐运使,扬州知府都是到了,林延潮点点头,当即见了他们。

沿途之间不免想起整整十年间,他就是从闽地一起坐着船颠末苏杭进京赶考。

“这么高吗?你有甚么来由?”

梅老爷子当即缓缓点了点头。

莫仰之也是道:“鄙人也同意部堂大人这句话,这些盐商再如何不好,但朝廷这每年六十八两的盐课都是出在他们身上,至于那些私盐估客才是我等的大敌。部堂大人定这纲运法,就是结合这些盐商,将那些私盐估客赶出了两淮。”

梅老爷子向梅堂,梅侃问道:“你们看这盐法在朝廷有无同意的能够?”

林延潮也是看了莫仰之一眼心想,此人非常上道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