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参听朝政[第1页/共3页]

张诚退下后,田义,陈矩一并道:“启禀陛下,本日皇明时报,天理报,新民报臣等给送来了。”

天子道:“此诗是引自神童诗,神童衫子短,袖大惹东风。未去求天子,先来谒相公。说的是官员还未去朝见天子,先来拜见宰相。”

天子又记得上一刊的新民报也说的是番薯,这文章他很有印象,说的是番薯在北直隶某县的推行,说是本年饥荒来的时候,本地百姓白日起来是红薯煮一锅稀饭再加红薯,中午又是一锅红薯稀饭,早晨另有一锅红薯稀饭。

他说如果某地闹饥荒,便能够当即栽种番薯种子,只要番薯长到两个月,便可收得指头大小的番薯,而其茎叶能够拿来蔬菜,如此能够大大减轻饥荒。

天子看到这里,不由手抚圆肚大笑道:“成心机,成心机。”

天子笑了笑道:“十年之君臣,朕何止晓得这么多,对了,他的书院办得还不错,福建提学耿定力说他将为官这几年的积储,都买了学田作为办学之用,实在是可贵啊。”

天子点点头,笑道:“这三封报纸甚好,闲来打发工夫甚好,不过都是一旬两刊甚是不过瘾。”

看着陈矩,田义二人捧着报纸,天子道:“按例先看皇明时报吧!”

天子道:“此人乃是人才也,让他屈身办此报纸太可惜了。下中旨任他为侍讲,朕另有大用。”

晓得讽刺的是申时行,天子对此也不活力,陈矩,田义闻此唯有干笑。

天子看了也是感到很深,不免又想起了当初主持屯田的林延潮,徐贞明。

田义奉上新民报,天子摇了点头道:“此朕要放在最后好都雅。”

王安石想了好久,想不出是何原因,因而当真就教。

这说得都是人日子过得如何如何必,仿佛笔者深切其境了普通,但不知为何如许的文章看得却令人感觉比那些满纸经义,品德文章的报纸读起来惹人入胜多了。

苏东坡笑道:“《毛诗》云:‘鸣鸠在桑,其子七兮。’连娘带爷,共是九个。”

但这个时空呈现了报纸,并且还是官媒,故而万历天子兴趣就转到浏览报纸上。

但见这新民报头版最显眼之处不是文章,而是京里某某药堂刚出了一方剂,此方专治花柳病。

天子持续读下去,当然除了这些笑料,另有各地科举之事,都不知这主编从那里找来的,一条条看去都是令人看得津津有味。

故而天子倒是答应了,启事很简朴他是新民报的粉丝啊。

这就比如当代很多人,自打有了新媒体后,就弃书不看整天抱动手机刷头条。

天子对陈矩,田义道:“这新民报的主编,朕记得是孙承宗吧。他现在是何职?”

天子闻言神采和缓,然后道:“陈矩这你就有所不知了,林卿与张太岳有点分歧,此人极其好名。当年他给朕讲学时,有一次他提及古往今来儒者,唯有孔子,王阳明二人可称得上三不朽,言语之间甚为恋慕。朕当时调侃问,你已经是三元了,有想过今后如何吗?”

苏东坡闻言拱手问道:“鸠字九鸟,可知有故?”

这时候秉笔寺人田义笑着道:“陛下之前不是一向感觉林卿似张太岳吗?”

除了这些,也有人讽刺了一句,神童衫子短,袖大惹东风。未去求天子,先来谒相公。

在天子面前陈矩倒是经常说林延潮的好话,但田义却没有没有如此。

陈矩吃了一惊道:“陛下,此人三年前才升是修撰。何况下中旨用人内阁吏部那边会有说辞。”

这天理报记录的都是各地的孝行节妇,天子摇了点头道:“处所官员常日里满纸虚文也就罢了,连文章上也是满嘴虚话,如此也就罢了。但这等饿子而孝母之举,也称得上孝行?如此哪得教养之用?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