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宣川[第1页/共3页]

明朝财务支出又几大块,户部的太堆栈,另有光禄当铺、太仆寺常盈库(冏库)、工手部属的节慎库。

林延潮点了点头又对李如松道:“李提督,这一次平壤大捷,斩获倭寇首级多少?”

李如松闻言眉头紧皱,他下认识的伸手按剑,却发觉剑已是被卸去。

李如松道:“那么请恕末将直言,末将为国交战,无愧于心,从不肯作韬光养晦之辈。而经略与制台若要打媾和的主张,不需拿让末将见好就收的借口!”

李如松道:“一千六百四十七颗!”

林延潮温言道:“有些人不清楚,但林某传闻圣上曾赞誉过李家乃朝廷藩篱,国之长城!”

李如松扫了一眼,看看屋内四周仿佛埋伏了人:“敢问经略,此是何意?”

宋应昌气得神采乌青,当即道:“平壤之战前,诸军皆知牡丹峰最难攻打,唯独吴惟忠将军主动请缨!莫非必然要破城门才算先登之功。而以后南兵奏报,吴部已将牡丹峰已是攻陷,只是残存倭寇负隅顽抗没有扫清,莫非未能全功就不能称先登之功吗?”

李如松,宋应昌二人不得不断止了辩论,脸上还是肝火冲冲。林延潮沉声道:“好了,两位都是朝廷柱石之臣,关起门来吵一吵尚可,传到内里就让人笑话了。”

林延潮晓得总算临时按下李如松与宋应昌之争。

宋应昌面无神采隧道:“经略高见!实在宋某觉得,宁夏之役,李提督已是名震天下,又兼平壤之捷更是锦上添花,再一战击败倭寇恐怕无人可及了。以是李提督不想一想身后事吗?”

林延潮道:“请制台出去吧!”

李如松闻此悄悄哼了一声道:“不敢当,末将愿拿出部分作为南军的赏格。”

林延潮点点头道:“一颗首级就是五十两,那么一千六百四十七颗就是八万两千三百五十两银子!宋制台你看下这钱想体例从那里筹?从山东那边筹?这防海款项上能不能挪一挪?或者拿余钱补一补。”

林延潮笑道:“那如何会假,林某伴驾十余年,曾不止一次听过皇上奖饰过你们李家。”

“此中二十万两用于山东,蓟辽各地采买军粮,采办火器,雇佣脚夫,入朝后又给李提督三万两位兵卒安家银犒赏银,现在虽不足银但平壤封赏一下,手中就没不足银了。”

“而以后碧蹄馆之战,南兵多次闹饷,一闹先登之功,二闹双粮之银?当时我雄师食不充饥,拿银四周筹措军粮,又那里拿银子给他们。然后南军还不罢休,数度打击中军,乃至杀了本将旗牌官,真不晓得是何人给他们在背后撑腰?”

林延潮笑道:“将军放心,林某不是那些道听途说的鼠目寸光之辈。眼下就是想听将军的心底话。”

宋应昌道:“回禀经略本年山东大旱,从山东那边筹必定是不可的。至于余钱也没有多少,这一次征朝之战,户部部帑已竭,最后还是兵部从太仆寺支取了四十万马价银。”

李如松看了一眼宋应昌,然后道:“末将一时激愤,倒没有必然是说谁?”

林延潮这话说得也不假,当时张居合法国时,林延潮侍讲在旁,也听过天子爱屋及乌也曾赞过李家几次,至于现在就不晓得了。归正他不是瞎编就是,至于天子的金字招牌还是很好用。

“别的之前缺粮,朝鲜官员多次禀告除了南军吴惟忠部军纪甚好,所过之处不折一草,瓜菜之微必以钱买以外,而北军却多次骚扰处所。”

南军北军分歧,主如果兵制分歧,北军常日军饷少,要鼓励作战唯有厚赏。南军本来厚饷,但论军功犒赏与北军要同一标准,北军自不乐意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