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八十七章 谥号之争[第1页/共3页]

王锡爵笑了笑道:“元翁见笑了,仆觉得如果由刘庶子,刘洗马出任考官,足以胜任。”

申时行笑了笑道:“你不要阿谀我,前几日用懋他们去了都城里‘问宣斋’给老夫带返来一份你的手迹,是你当年为翰林时誊写的手稿,传闻是由前掌院陈思育的先人卖出的。”

当时稀有据统计,福建浙江乡试中式的概率是一百四十五比一。

林延潮赶紧道:“当然是恩师了。”

“顺天之秋闱务需秉承至公至正之道而行,本辅仲春时已是命令,两京国子监对于监生一概录科,分歧格者不允乡试,别的为捐监者不准插抄本科之乡试。”

于慎行当即道:“顺天,应天乡试的主副考官,向来都是两名词臣往典厥事,而福建,浙江,江西,湖广四省,是一名翰林,一名给事中,其他各省考官也是由京官甲科进士出任。”

“你可知卖作多少代价?如许一片纸,足足作价十五两纹银!”

如此于慎行就是对顺天乡试两位考官人选有所定见,这时候也不好站出来反对。

林延潮冷静为于慎行叹了口气。

林延潮回衙门后,当即亲身草拟筹办要在天理报上颁发的祭奠海瑞的文章。

“此中左庶子刘元震,为隆庆五年进士,有庶吉人授编修,博学多文,为人朴重,官声很好,另有洗马刘楚先同为隆庆五年,入馆以来勤勤奋恳以编修国史为事,不与外官来往,当初为国本之事数度进言,忠贞可嘉,依下官看来,这二人都是正主考合适人选。”

“但若把内圣外王放开,以政绩论之,如此功过如何,天下之人一目了然。”

林延潮在这事上就不说话了,不然就是越界。

林延潮推去了统统公事,连饭也不吃,在衙门里坐着连写,他已是好久没有亲身写文了,初时动笔微微有些陌生,但越写越是畅快。

林延潮闻言也是倒吸一口冷气心想,我今后是不是也能够去官不做了,卖字为生?但是我的字写的不过平平罢了,是了,这就是所谓的名誉加成吧。

禀完了事,林延潮与于慎行二人一并分开文渊阁。

“好文章!”

何况当初林延潮汲引为礼部侍郎时,二人也有来相贺,眼下不如卖给情面给他们,也是回报于慎行的支撑。

“这还只是普通的手稿,如果如漕弊论如许的文章,那是能够值得百金的,”申时行调侃了几句,然后他笑容一敛道:“你这么迟了来找老夫,不是为了拿这几篇文章给老夫看的吧,说说有甚么事?”

但是申时行提名别人也就罢了,这黄洪宪有‘前科’啊。

林延潮听了于慎行这话,心底也是暗叹,你此言一出,有人就要不欢畅了。

林延潮在旁帮腔道:“启禀两位中堂,庶子,洗马二人,在翰院中不但才学出类拔萃,并且为报酬官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处所,如果由二人出任应天考官,必为国度举得其人。”

于慎行当即道:“回禀中堂,两京十三省乡试,以顺天,应天两京乡试最重,兼之南北国子监皆在,考生最多,解额也是最多。”

肩舆在夜色当中前行,都城退去了白日的繁华,归于夜晚的安静。

于慎行听了心底不满,但面上挣扎了一阵,还是道:“是,元辅,下官到时一并具本上奏。”

这科举的事归仪制司管,也就是左侍郎于慎行分担,决定考官人选,此事也是礼部左侍郎最首要的权力。

“好了,剩下顺天府考官,上一科顺天乡试有浙人以仲春入都,冒通州籍退学,最后中式者八人,京师门生愤然不平,投匿名文书,诉中式不该皆外郡,及各州县进学之弊。最后天子下旨让六名流子发复客籍为民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