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百四十一章 述剑(两更合一更)[第1页/共2页]

太后道:“皇儿甚有长进,哀家真是欣喜。此事不成大张旗鼓而为,你命令文书房的人封口,不成让这封奏疏鼓吹出去,对外就说林延潮乃是楚党余孽,故而才下诏狱。”

当下百官群议纷繁,自有功德之人刺探,而此事通政司也没有决计压住,悄悄地通过各种渠道流出。

见天子这么说,太后松了口气。数年前,天子有一次犯了大错,太后大怒,传张居正等几位内阁大臣,说是要让张居合法霍光,拔除天子,将皇位传给潞王。

“此一派胡言,”李太后厉色道,“林延潮这才几品官,也敢上书言事,必有大臣在背后唆使。”

天子跪在榻边道:“母后,朕不知何错?”

说完于慎行长揖拜别。

太后摆了摆手表示葛礼退下,重新躺在塌上,葛礼给她头上盖上黄帕。

太后对天子避重就轻的措置甚是对劲,申明天子心底还是与她站在一起的。

天子见李太后如此,当即道:“母后,儿臣不敢。”

宫女道:“那奴婢再给太后熬碗新的来。”

林延潮到底说了甚么事。

天子点头道:“母后,此事难矣,林延潮上书尸谏,早就将存亡置之度外,问不出来的。再说张学颜上书与林延潮相隔两个月,如有朝臣心胸不轨,应不会隔了如此久这才上疏。”

喝了一半,太后将汤药推开皱眉道:“苦。”

最后拜谢大师对本书支撑!

李太后见稍稍赛过了天子道:“此事你是如此考虑的?”

天子沉吟了一会道:“母后,若真能教唆林延潮之大臣,必也是位高权重,如果细察怕是连累太多,恐怕摆荡朝廷底子。”

李太后坐起家,手指着天子道:“好啊,竟与哀家打草拟率眼来了,你能够亲政,故而翅膀硬了,就想飞了?嫌我这老太太碍手碍脚了。这林延潮的奏章是不是你唆使他的上的?”

啪!

林延潮上谏的奏章疏名《谏二事疏》,但前面传之天下读书人丁中,因奏疏里开首一句的‘天下为公’,都将此疏另称为《天下为公疏》。

“陛下何必明知故问?”

待锦衣卫押走林延潮时,百官们都是炸了,甚么叫林延潮为天下百姓请命?

见天子如此措置,即是给太后拉了一块遮羞布。

李太前面朝里冷声道:“你给哀家出去。”

李太后凤目一凝,深思一阵道:“当初户部尚书张学颜上言减少金珠采买之费时,哀家就感觉此事有蹊跷,若不是他将这件事捅出来,朝臣们哪知潞王大婚之费。”

在读书人的心中,林延潮的《天下为公疏》与海瑞谏嘉靖天子的《治安疏》并称瑜亮。

“这一次林延潮搏命上奏,清楚是有人是容不得哀家在此朝堂上,一向要从林延潮口中查问出背后何人主使。”

林延潮见本身被下诏狱,这位常日与本身没有甚么友情的于慎行敢上前为本身抱不平,这才是文人的侠气。

李太后一拍桌案将天子吓了一跳。李太后怒道:“你在是替哀家操心,还是替那些朝臣操心?”

天子吓得额头尽是大汗,赶紧道:“母后,儿臣就是一百个胆量,也不敢违逆。请母后明察。”

天子垂下头道:“回母后,真的不是。若儿臣真有此心,甘心退位,将皇位让给潞王。”

林延潮笑了笑,咨询了下身边锦衣卫批示的意义,然后上前与于慎行道:“多谢于兄高义,吾所为不过是分内之事。”

天子低头道:“请母后明示。”

太后道:“林延潮乃当今状元,又是本朝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,他若下诏狱,众读书人定会诘问何事?你筹算如何给天下一个交代?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