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七十六章 会馆[第1页/共2页]

漕船到了淮安,上面路就难行了。因为黄河夺淮入海,下流往年一向是众多成灾。

次日漕船从姑苏,行船到了淮安,淮安乃是漕运总督,漕运总兵府的驻地。

眼下南边泛洪,山东却雨水不丰。守河闸官惜水如金,目睹船至却不叫放闸。

大风夹着大雨吹打而来,风灯被吹得乱晃,火把上的火光也是被扯得忽明忽暗的。

幸亏担忧的事没有产生,漕院让漕船在淮安,等了半个月,待桃花汛畴昔,方才过淮。

不过眼下正逢桃花汛,不管是筑坝,还是漕运都受影响,停了下来。潘季驯现在必是心急如焚。

林延潮半夜到达淮安,在船埠上便可遥遥瞥见城里的漕运总督府,其地点灯火光辉,照得半壁天空都是透明。

跟着火线领航的引水船后,上百艘漕船上前行,望去但见帆竿如林。舳橹十余里,前后接踵。

当下林延潮披上衣服,心道莫非要赶漕期,连雨夜也要吗?林延潮走到船舱外,但见几百艘漕船果然已是起篙。

要晓得,漕期是一刻也误不得的。

不过也不敢给太浅,万一船停顿在闸道里,闸官就吃不了兜着走了。

几千艘漕船集合于闸关,顺次筹办过河。

大明文尊武卑,漕运总兵府,事事服从于漕运总督。漕运总督,除总督河务外,还身兼凤庐巡抚,故也称漕抚,权力赫赫。

林延潮随漕船入闸,船行过涵洞,先测量是非,分歧的不给你过。

漕船挨次还在贡舟,官舟之上。如果林延潮北去乘坐民船。不知要比及猴年马月。

林延潮三人听了也是默不出声。

桃花汛虽过,涌浪起伏的河水下不知有多少暗潮。

火线的船犁出一道道浊浪,在骤雨中,前船上运兵舞着火把,向后喊道:“过淮喽!”

过了淮安后,漕船持续沿运河北行。

淮安船埠上几千艘漕船,民船都堵在淮河南岸。船埠之上漕船云集。

漕船一起已入山东地界。

“嗯,过淮了。”

水不能往高处流,但为了运河道通,就必须山东这一段构筑河闸,另有构筑引水放水的水柜陡门。

每艘漕船上都挂着数盏大风灯,运兵也是点起了灯笼,火把,往船舷下方探去。

至于起居处所也是非常温馨,这本是楚大江本身的船舱让给林延潮三人,本身与纲司挤在一舱里。林延潮算是完整鸠占鹊巢了。

隆庆五年时,黄河水淹运河,朝廷强行督令运兵驾船运粮北上强行过淮,成果船遭河淹。三千艘漕船破坏八百余艘,灭顶运军千余人。

“过淮喽!”

楚大江苦笑道:“九合算好了,可实际也从没给足过,官吏腐败时,拿个六七成绩不错了,常日剥削不敷五成。你们看看我部下的运兵,各个面有饥色,若不贩点土宜,如何度日。”

几千艘停靠在淮安的民船,漕船。自是由漕船先过,朝廷有公文,粮运流行,运舟过尽,次则贡舟,官舟次之,民舟又次之。

楚大江看着拥堵的姑苏关市道:“我们船离水次仓后,原可支三石行粮,后行粮减为两石七斗,匀下来一日不过九合。”

山东地界较不好走,这里是河脊地点。

不得不说这五百料大船,对于林延潮这船客而言舒畅多了。船大不轻易颠簸,在上面睡觉看书非常便利,不消如划子那般,一手托书,一手扶着油灯。

整条运河的水,流向不是从南到北,或从北至南,用民谚来讲,七分朝天子,三分下江南。

林延潮见到楚大江一脸刚毅地站在船楼上。船上的纲司,拦头,扶柁各司其责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