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百一十四章 视察河工[第1页/共3页]

北宋时,就常常有官方偷掘黄河淤灌之事,这些最后都成为了旧党进犯王安石农田水利法的弹药。

黄越捏须浅笑,缓缓隧道:“下官年幼随家父去太长江,心想江水浩大猛于河水十倍,为何江未曾如河如此为害?”

“万一缕堤溃决,河水顺堤而流,遇格堤而返,仍归于缕堤之间,免除夺河之患,以护遥堤。待水退,淤留地高,淤地可护遥堤堤根,为遥堤之撑堤。”

黄越闻言不由拍案而起道:“妙,实在是妙,这下官如何没有想到这点,司马真能臣循吏也。难怪司马乃江南人,必是见惯了湖畔圩田,故而想出此法来,对吗?”

林延潮闻谈笑了笑道:“此言差矣,河工银不敷,本官能够去钱庄借。北堤兖州府不答允,本官可去河道衙门打官司。总而言之,这缕堤本官是必然要修。”

陈济川依言从小锅中给他盛了一小碗。

说完林延潮入了签押房,留下了一脸难堪的黄越。

林延潮摆了摆手道:“你担忧河工银不敷,大不了本丞将堤内淤田作价卖给府里大户,眼下本丞却担忧河道衙门不肯。”

不久早餐端上,主食热腾腾的京彩肉粥,一端上案喷香四溢,另有一叠腌萝卜,以及一壶香茗。

黄越点点头道:“恰是,淤田之肥,高田之五倍,下田之十倍。官方贪淤田之利,常常偷决官堤,乃至其屡有漫溢者。此官府向来不能制止也……”

林延潮疑道:“先水利,火线兴稼穑,虽说缕堤有束水,但要凭缕堤数年内令境内大治,令老百姓都吃饱饭,恐怕很难。子同,你莫非还会劝课农桑?”

黄县丞向林延潮献上了河工大计。

说完林延潮翻开河图对黄越道:“这遥堤至河之间有二至三里之宽,如果我们建成缕堤,这二里之宽尽数可作淤田。本府境里可修缕堤之处在夏邑,虞城,商丘三处,长约百里,如此仅本府,便可得上好淤田千余顷,也就是一万五千多亩淤田,若再算上兖州境内则倍之。”

这操纵堤内淤田体例,林延潮是鉴戒后代海内外洋的体例。

林延潮重新看了一眼黄越,如黄越这等读书人,一旦丢了节操后,会比正凡人更加的没节操。

到了第二日,林延潮方来到府衙,就见黄县丞腋下夹着好几捆书卷,等待在林延潮的签押房外。

黄越道:“创见不敢当,实在下官是受刘庄襄公的开导,他言河不如江,在于傍无湖测之停潴。河水下流湖泊,多为淤泥所积,或拿来作田。我归德府里本有孟渚泽。孟渚泽乃九薮之首,还在云梦泽之上,可惜孟渚泽在北宋时被淤平。”

黄越清算了下思路道:“司马,此愿不难,只要下官之水利之法,能够实施,府里治下不说日日京彩肉粥,但起码百姓温饱不愁。”

黄越细心猜测细节道:“太湖虞城一县田额也不过二千余顷,若真得之,难道多出半个虞城县田土。只是若堤内淤田,只易耕耘半年。”

有了黄县丞这治河的得力帮手,林延潮顿时心底大定。

这黄越果然是饿了,一小碗滚烫京彩肉粥,被他吃得哧溜哧溜的,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。

黄越讶道:“这不会吧,当初潘老爷为河台时,就筹办要在归德修建缕堤的,只是最后调任。如果我们上禀河道衙门修建缕堤,河道衙门没有不答允的事理。”

林延潮点点头道:“子同说得极是,只是……”

黄越吃完第二碗粥,接过陈济川递过的巾帕擦了擦嘴,然后道:“多谢司马,如果府里的老百姓日日都能吃上如此京彩肉粥,那该多好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