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百五十四章 历史人物[第1页/共2页]

面对沈一贯,吴中行各执一词,掌院学士朱赓现在很头疼。

说完朱赓踱步道:“庶吉人有储相之称,我等三人都是庶吉人出身,当知馆选之事多么首要,此事不得不慎。此事本学士也不好擅作主张,还是上禀元辅再作决计。”

朱赓与沈一贯二人相谈:“元辅当时与我说,翰林院里福建人未几,客岁时就是黄鸣周,林宗海,眼下林宗海被贬至处所了,就剩下一个黄鸣周。本来庶吉人再取两个福建人,不是不可,但何如本年的榜眼李廷机乃晋江。依常例翰林院里同省官员不很多于四人,以是必须有所弃取。”

吴中行争道:“这张卷子当初封名时,吾与肩吾兄都是给了圈(第一等)。反观吴龙征的卷子,吾给了尖(第二等),唯有肩吾兄给了圈。”

要给大明六千万子民当起这个家,申时行肩上的重担,焉能轻之。至于百僚之首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威风,于此相较则不敷道哉。

沈一贯顿时脸黑。

从张居正,至张四维,现在至申时行,短短两年,文渊阁已是换了三位首辅。

文渊阁是灯火透明。

沈一贯却黑着脸,半响后道:“看来元辅心中还是对弟子,多看重一些。还是少钦兄你,恐怕见元辅前,就早知这个成果了吧!”

朱赓将卷子放下捏须道:“此两份文章,我看各有分歧于其他诸文之处,但无庸置疑都是精美之文。”

沈一贯,吴中行争论不定,最后送至掌院学士朱赓裁定。

刚打赢了与言道这一战,申时行才坐稳了首辅位子,但苏松大水,陕西大旱,西南兵事接踵而来……

沈一贯闻言有几分惊奇,朱赓竟会‘不偏不倚’,这叶向高到底有甚么背景,竟能让朱赓没有看在二人十几年友情上,出声支撑本身。

“元辅意许……叶向高的卷子。”

但沈一贯听出朱赓言下之意,他停下脚步,统统已是恍然。沈一贯对朱赓道:“这么说是林宗海给叶向高撑腰?我明白了,难怪,难怪!”

吴中行拿起叶向高的卷子道:“肩吾兄说得好,这么说这馆选庶吉人,兄一人阅卷定夺就好了,又何必让本官参合呢?”

张四维三月丁忧,申时行即位不过三个月,三个月里,御史借高启愚案攻讦申时行,申时行再借丘橓掀起的河南河工弊案反击。

吴中行是一根筋到底之人,而沈一贯也是‘一而贯之’,当初他敢罢落张敬修的卷子,本日他也毫不容忍别人指手画脚。

如果早一二日,朱赓自能够关照一下叶向高,不会有本日争论之事。

因而三人就一并至内阁。

“取谁都是能够的,这等学问当是翰林之选。但恰好就是取了一人,就不得不罢了另一人。二位心系朝廷举才皆出于朴拙,但不说你们二位争论不下,连本学士也是摆布难堪。”

朱赓长叹一声道:“肩吾你莫要多心。”

但现在沈一贯力捧吴龙征,朱赓在这时关照叶向高,倒是支撑吴中行,反对沈一贯了。

他要办的事,他要推举的人,没人能够禁止他。

翰林院讲官署里二人之分歧,让几名在封订卷子,誊写名次的书办手中的笔一顿。

就在昨日他方才接到林延潮的手札,让他在这一次馆选里关照叶向高。

吴中行一语落地。

在朱赓心底公允而论这叶向高的文章确切比吴龙征胜一筹。但是若没有林延潮的信至,他必定是支撑同亲沈一贯,但现在……

既是将这场官司打到申时行那去,也是无妨,因为申时行必定支撑。

沈一贯对此很清楚,无他他乃申时行亲信也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