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3章 小小反击(上)[第3页/共4页]

要赈灾,朝廷就要拨粮拨银,而对于山西境内的大小官吏来讲,眼下却变得更加繁忙起来:一心赈灾想建功者有,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者有,阳奉阴违对付了事者有……

这日傍晚时分,仲逸在家方才用过晚餐,正与师姐品茶谈笑中,谁知外叔公派吴风大哥来请:说的恰是山西孟县知县周云陇。

果然是心有灵犀,爷孙俩还真有默契。

当然,另有稽查本地父母官,查案线索,此中一项首要的来源:对本地百姓的名查暗访。

毫无不测,作为昔日刑部郎中,现在的都察院佥都御史,又作为亲临山西灾区的十五人之一,文泰当然参与此中。

“微臣文泰联名都察院数名御史参奏:据山西孟县本地百姓联名告发,该县知县周云陇并,未将朝廷所拨赈灾粮款分发到哀鸿手中。客岁以来,朝廷已明令:免除孟县三年税赋,但该县县衙还是向本地百姓加征税赋……”。

……

“到时外叔公只需一口咬定:本地百姓告发孟县知县周云陇,而后借助周云陇之供词出罗龙文便可。其他的不必多说,他严士蕃也无话可说”,仲逸几近用恳求的口气说道:“孩儿实在不想让外叔公陷得太深”。

吴风不是外人,二人也有些日子未见面,仲逸留他先喝杯茶,借此机遇,也恰好向他体味到底产生何事?

孟县知县周云陇,在客岁赈灾之时,不但贪墨赈银,还持续向本地百姓税赋,就连农户家中陈年存粮都不放过。

外叔私有请,自没有不去的事理,在去往文府的路上,仲逸的心机却变得非常庞大起来。

来之时,文泰对吴风早要交代:如果仲逸问起来,就将山西之事全数奉告他,也好让他提早有个筹办。

“外叔公所言极是,孩儿恰是此意,还请您老最后决计”,仲逸见外叔公仿佛并不反对本身的打算,心中立即大喜。

常言道,长江后浪推前浪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就以仲逸目前的行事气势来看,若能通过捐归入仕,再历练几年,将来的出息不成限量。

当日朝堂议事以后,很快来了旨意:弹劾所指之人,全数关押起来,三法司着专人审理此案,不管触及到谁,毫不姑息。

至于从各地运送来的药材中夹带的财物,就更没法斧正,每次临行之前,罗龙文说的最多的一句便是:一旦出事,与罗府无关,皆是贩子之间的买卖行动。

开春以来,山西境内多地再遭水灾。与客岁的灾情比拟,有过之而无不及,因而,一场浩浩大荡的抗旱赈灾之举再次拉开。

“翻开,奉旨扣问犯人”,文泰的一名侍从喝道,牢头袁大头见来人是刑部之前的文郎中,他便亲身上前翻开牢门。

朝堂之上,文泰此言一出,立即引得世人群情纷繁。

如仲逸所说,文泰等御史一口咬定:山西孟县知县周云陇之案,乃本地百姓所告发,此人在本地民愤极大,几近统统人愿署名相告。在周文陇的住处搜呈现银、珠宝,另有银票多少,正在核实当中。

同时,他也没法再为罗府运送药材。

此次,机遇来了。朝廷派出的十五人当中来自分歧的衙门,严氏权势虽大,但亦没法一手遮天,只要将孟县之事再次捅出,想保是保不住了。

次日凌晨,文泰立即联络都察院同僚,对涉足山西赈灾贪墨案的几名官员上折弹劾,除了孟县知县外,另有一名知府与布政司属官。

仲逸持续道:“如此一来,罗龙文需求开罪,定个极刑也不为过,朝中自会有人以为他背后另有其人,我们恰好不点破,圣上是多么睿智?他必将会对严氏有所防备”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