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九章 人微言重[第1页/共2页]

徐元佐心中微微一叹:陈实不管是观点还是看人,都很有可观。特别是与人扳谈,不因为对方的身份尊卑而有不同,一向不疾不徐,对郑岳那样的进士如此,对本身这个蒙童也是如此。

“中书舍人如何?”徐元佐问道。

徐元佐道:“先生所言句句在理。只是我本草芥之民,是如何入得县尊之眼呢?”这不算题目,是人都晓得:“因为有至公子汲引啊。”

“阁老老当益壮,为何不能复相?”陈实问道。

“一个举子,上那里闯荡?”陈实迷惑道。

=============

人一旦有了事情,再要学习就会贫乏动力。这或多或少是因为把学习作为一种拍门砖,而非真正的兴趣爱好。

——这是贤人之下皆为蝼蚁的意义么。

“呵呵,”徐元佐道,“不管是报阁老知遇之恩,还是眼下存身之道,我都得凭借徐家这棵大树。先生有大志壮志,又是功名傍身,何不出去闯荡一番?”

陈实微微点头:“我晓得你如何想的。你定是感觉,既然县尊已经对你青睐有加,县试这关必定是能过的。可你该晓得,他既然是看了徐公子的面子,就不能低低地取你。但名次如果取高了,你在府试时露怯,他又不能向上官交代。这费事虽是他的,倒是落在你身上啊。”

“小子也就是胡言乱语,不怕先生笑话罢了。”徐元佐笑道。

又因为早早就成了举人,天然分歧于那些老举人那样捡了宝似的心态,府县的教官是死活不肯意去做的。就算是云南、贵州等地的知县,也完整看不入眼,一门心秘密考进士,乃至于蹉跎至今。

<b>

陈实又道:“待阁老起复之日,你即便布衣之身,也能有所作为了。”

就徐元佐所透暴露来的见地,那里像是十五岁的少年?若说是世家后辈,自幼耳濡目染受父兄教诲,十五岁到这程度倒也不是不成能。恰好他又是个贩子小贩的儿子,家世清楚——祖上四代没有一个读书当官的。

像陈实如许早早中了举人,却不能中进士的人,实在未几。

“先生何故如此悲观。”徐元佐笑道:“来年春闱,先生定当榜上驰名。”

仲嘉先生姓陈,单名一个实字。从这个浅显的名字里,正能够看出他在宦途上没有大的出息。遵循他的年纪,如果有望在万积年中个进士,那么不管如何都会在天启朝留下名号的。但是这并不料味着陈实的学问文章差劲,不然他也不会被徐阶、徐璠父子所看重。

徐元佐微微皱眉,很有些被打击的感受,但又不可否定陈实所言的确是究竟。

陈实却不觉得然,道:“你觉得张江陵贵为阁辅,而你寒微如草,以是不能对比么?”他顿了顿,举高了一线:“你错了!张江陵有本日,全在阁老。而你现在也在阁老目中,除了身份有差,你与他实在并无凹凸。”

陈实没想到徐元佐竟然会说出这么富含哲理的话来,为之一滞。

“先生这话说得,使报酬难了。”徐元佐自嘲道。

徐元佐苦笑,道:“现在俗务上只开了个头,待构成了规制,便轻松些了。”

“阁老复相,只是先生心中之愿。”徐元佐道:“实在先生也晓得,天子和内阁诸公,特别是张江陵,都不会让阁老归去。阁老也不会归去。”

陈实是松江府本地人,十六岁食廪则意味着他小小年纪就已经从三千人中杀出一条血路。这个进度略逊于张居正,但绝对也算是少年有成。至于十七岁成为举人,已经算是碾压全省了。

陈实吐了胸中烦闷,又感觉有些讲错,道:“如果没有文章,光是天意也没用的。”他记得阁老让他来这儿,乃是为了给徐元佐指导功名之路,道:“你如果故意考场,就不该心存旁骛。要用心将书读透、背熟,然后才有下笔的资粮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