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不度众生的救世之舟[第1页/共4页]

李彦看着这个大雷音寺器灵,正式收回扣问:“你此前有言,亲目睹到佛祖灭度,但是在灵山当中?”

“怎会如此!怎会如此!”

说时迟当时快,当散落的经籍呈现在宝阁,一页页经文顿时有了灵性,母须操控,接连飞起,主动没入对应的宝箧内。

众灵愤恚不已,又连连嘲笑道:“雷音,你还想持续安居一隅,为神佛所惑么?”

雷音精力微振,语气带上高傲:“不错,恰是有了这株七宝妙树,承接三千弘愿界,此处才真正归于小僧统领,那些妖魔也终究改邪归正!”

李彦皱眉:“我经历过弘愿之界,那边还是大明王朝,君臣一心礼佛,品性还是,是为现世投影,不似有真正的生灵烘托……”

“此岸就是新界?那小僧这数百年间的所作所为,岂不是被佛祖操纵的看管东西?

早在还未整天师之前,他就奉求过锦衣卫,汇集过大明各地的三藏真经,此中最为存眷的,恰是《维识论经》。

“小僧当时方才有些懵懂的灵识,只愿在佛祖座下听讲,岂敢冒然靠近?自是未曾亲目睹到……”

“何况三千弘愿天下,即便将两大洲域的生灵都分派出来,也是远远不敷的,半真半假之间,恐怕难度更大……”

“本来如此!”

真要如此,雷音至今的所作所为就是笑话,看似倒置佛魔,实则不过是关照众佛,庇护她们途中不受伤害的船工罢了……

雷音神采微变。

弄清楚佛陀菩萨与妖魔坐骑,李彦回身看向大雄宝殿的位置,看向那参天宝树的虚影延长,支撑天极:“这株宝树,是你栽种的么?”

所谓灭度,乃灭烦恼,度苦海。

雷音凝睇着经籍回归,眼神庞大:“昔日我佛如来在此灭度,《三藏真经》就是由此飞出宝阁,化作流光散落各地,那一幕小僧至今难以健忘……”

《三藏真经》总计三十五部,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,《维识论经》占有一部之数,独一一百卷,但精美之处,却非数量所能衡量。

李彦问道:“那是何时之事?弘愿界出世之前,还是以后?”

雷音道:“出世之前,诸佛没有张扬,由畴昔将来现在佛主持,分开西牛贺洲,东渡来此,又以佛祖之名,发弘愿,度苦海,达此岸……”

根基都是被佛老罗汉,间或另有托塔天王父子那般崇佛的神仙朋分,至于四海龙族那样的存在,就没几位能够当选的,更别提浅显生灵……

李彦通过鼻祖之灵背后的通道,连通所谓的新界,就模糊闻声,玄奘似在新界的灵山宝阁中,研读《三藏真经》。

但从方才的比武中,不但是李彦,就连众灵都看出很多题目。

“不过能顺利为之,也是因为众佛的弘愿界似是遭了变数,生出无尽迷雾,将两大洲域与现世分开,才让小僧窥得机遇……”

李彦仰首,透过宝阁的穹顶,看向无穷高远之处:“此方六合的异变,导致神佛将有三灾五衰之劫,再不成与六条约寿,为求前程,玉帝先行,又有老君、佛祖随后,再开天下。”

雷音并不承认,又不太敢硬顶,低声道:“那般为之,有何意义?”

雷音道:“这两位的菩萨各有道场,不在灵山修持,小僧亦没法断言前后挨次,不过佛祖灭度以后,文殊普贤菩萨都有现身灵山,这两位菩萨倒是再也没呈现过……”

后被称作涅槃,再衍生为和尚的归天,论程度比起圆寂更深,不是甚么高僧都能称灭度的。

李彦道:“你将它视作弘愿界,那确切不得功成,但如果当作一艘此岸之舟,正在横渡苦海,又当如何?特别是连络如来佛祖,正在斥地新界的作为来看!”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