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五章 政策转向?[第3页/共4页]

张绍宗已经想好了,就在成都创办一家缫丝厂、一家绸缎厂。前者出产生丝,后者织绸,同时也向农户、织户大量收买成品,只要质量合规,一概敞开收买。他已经探听过了,这玩意不但登莱、宁波等地有很多消耗需求,就是在东国本土,对这类商品的需求量也非常庞大。台湾银行的人和本身明说了,有多少买多少,代价好说!

现在的张、李二人,不但名下财产非常可观,此人脉干系也是遍及各省,乃至就连沙头市、襄阳等地的清国人那边,都有熟谙的人。别的,他们手里把握着海内茶叶、药材、纺织品、粮食等大宗商品的出口渠道,以及很多只要东国人才有的商品的入口渠道,这是他们致富发财的最首要身分,也是他们在顺国耸峙不倒至今的最首要依仗。

销路已经肯定了,那么张绍宗再不晓得如何做可就是傻瓜一个了!是以,他巴巴地来到了成都,筹算获得此地的实际统治者刘忠贵的答应,正式开端经谋生丝和绸缎买卖。为此,他也情愿报效军需两万元,都是成色实足的大泊铸币所锻造的鱼洋,采办力坚硬,比拟应当能让幕府对劲吧?

比来刘奇正为这事伤透了脑筋呢。长沙枪炮局的设备必定不会给他们的――或者说不会优先给他们――他们只能独立重生,在成都枪炮局正式建立起来之前,他们统统的军资兵器都只能依靠东岸人,这也是没有体例的事情。更别说,即便是正处于筹建状况中的成都枪炮局,其所需的很多机器加工设备,不也得依靠东岸入口么?

二人进城后先找处所安设了一下,然后便找人探听,成果得知节帅刘忠贵带着牙兵南下了,这让他们大失所望。前阵子他们探听到刘忠贵与朝廷大抵上谈妥了前提,已经分开昆明,返回成都了。可这才过了多久,就又整兵南下了,传闻是对于那些趁着川中兵力空虚反叛的土司,当真是一刻不得闲。

李难先、张绍宗二人来到成都郊野时,见到的就是这么一番场景。看着那一排排的制式房屋,二人也很有些感慨。看着那一排排的制式房屋,二人也很有些感慨。这帮子武夫,对底下军兵倒是极好的!百姓生存都如此艰巨了,你们一个个却视而不见,还不断地加赋,以济军需。此次好不轻易从南边抢返来大量财帛,却不思生长处所,第一件事竟然还是改良甲士报酬,这刘忠贵真真是没法说了。

能够说,刘忠贵幕府作为一个半自治政权,在对他本身的根底(军队)上面,当真是做到了极致了。不但在财务困难的环境下包管了八成以上的军饷,同时还给他们修建了房屋,这放在历朝历代怕也是也只要建国初年或藩镇格式的年代才会呈现。

说他们鼎鼎驰名,倒不是说他们是海内首屈一指的富豪。那不是究竟,海内比他们有钱的低调富豪另有很多,很多还是根深蒂固的大师族,这是白身起家的李、张二人很难比的。他俩之以是着名,启事在于他们是东国人的大班,且会打理买卖,将做大班堆集下来的佣金投入到了贸易当中,获得了庞大的好处。

四月的成都繁花似锦,游人如织。在这个已经成为四川幕府中枢要地的都会内,正产生着越来越多的窜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