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章 立新主,潞藩监国[第1页/共2页]

七月十五日,在潞藩就任后仅一日,王威护左懋第、陈子龙等人乘船先至杭州。

开初,阮大铖只是觉得三人突围胜利,自长江东下入海而来,可左懋第说他们来自扬州,他却不由得心中一惊。

时,大臣跪于外,太后于内相见,泪流不止,几次劝说,潞藩才勉强接管懿旨,登监国之位。

阮大铖闻言,神采一变,遂不再言。

太后同潞藩以及诸臣听完此中的跌宕起伏,感受这扬州城下的那一场大战,表情不由随之起伏,又深感王彦的大义和用兵之才。

潞藩听闻只要三千人马,心中不由得一阵绝望,没出处的没了再谈的兴趣,随开口道:“诸卿既然远来,一起风尘,那就先去安息吧!”

左懋第欲求兵策应王彦,潞藩却惊惧多铎之兵,他不由有些无言。

未几时,左懋第、陈子龙、王威,将来得及换衣洗漱,便被带入殿来,先拜太后,再拜监国,最后又同一众大臣微微见礼,而后与诸臣并立。

忽有人报之,兵部左侍郎左懋第携军民至杭,潞藩闻之,随赶紧命人招之来相见。

以太后的名义下懿旨,是为了让潞藩监国,更具合法性,但现在局势却同甲申以后,有天壤之别。

一旁的陈子龙见此,微微皱眉,出列道:“启禀监国,杭州乃南宋行在,东南大城,雄俊不输于扬州,只要王士衡之兵入杭,以其善守之名,多铎必定不敢窥测杭州!”

左懋第还要要求杭州出兵策应王彦,天然不想退下去歇息,本要请奏,现在阮大铖俄然禁止,并相问,他恰好先将事情的颠末讲出来,随微微作揖道:“监国与诸位臣私有所不知,王将军大破八万围扬清军,已解扬州之围,并携军民三十万南渡!臣同王将军自长江口别离,先行入杭,要求援兵策应军民南下。”

“战将数十员,精兵三万!”左懋第答道。

“启禀监国!”左懋第闻声施礼道:“臣等自扬州携军三千,民近万,乘战船六百艘,自海路赴杭。”

福潞之争时,东林之人群起拥潞,借口便是潞藩贤,而福藩荒淫,时至本日,弘光帝确非雄主,乃至可称昏聩,然潞藩也未见贤于那边。

这时,左懋第见世人之态,随将他败退到长江口,夏完淳谏言,王彦用计,金声诈降,斩准塔,连破清兵四大营,李率泰万余人马北逃徐州等事,一一道来。

自古王朝颠覆,大臣降之,还是可得高官厚禄,但是君王却没有投降的事理,即便降了也不得善终。

王彦独守扬州两月,本就名声在外,现在诸人听他不但得救,还大败八万清兵,顿时震惊不已。

援扬雄师齐聚镇江时,阮大铖是明军主帅,天然同三人熟悉,他本来觉得海军尽没于镇江之役,没想到还能见到三人。

马士英见摆布无人,随回道:“王士衡名动中原,声望甚高,他若至杭,吾等若那边之?”

方才还欣喜的潞藩,听闻有十万清兵,尾随而来,不由内心一颤,显得有些惶恐道:“十万北虏,也将兵临城下呼?”

国不成一日无君,马士英身为首辅大学士,只得立马同在杭官员商讨,请潞藩朱常淓就任监国。

左懋第见此隧道:“启禀监国,现在多铎引十万兵,正欲追杀王将军之兵,王将军不肯弃民南下,还请监国出兵策应军民入杭。”

“诸卿,从何至杭?带来多少兵马?”潞藩观三人风尘仆仆,特别是王威身上铠甲,尽然还带着乌黑了的丝丝血迹,不由开口问出他最体贴的题目。

潞藩得了太后懿旨,却没有涓滴高兴,反而甚为惊骇,惊骇就任监国后,将成为清军的重点打击目标,引很多铎发大兵来攻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