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 南直隶,踊跃援扬[第1页/共2页]

抛尸之计,固然见效,但他还是低估了瘟疫的能力,清军大营虽说有所防备,但还是被涉及,幸亏他早就筹办好药材和郎中,才节制疫情,但还是病死五千多人。

左懋第同陈子龙闻言,想要再劝,却见阮大铖端起茶杯,已有送客之意,随只得起家告别,悻悻退下。

王彦与军民经历一场大疫后,已经元气大伤,但众军凭着意志,始终将扬州节制在手中。

阮大铖并没想要同清军决斗,以新募之军的战力,还很难同清军挣雄,他的目标是送几万救兵入扬州,再打通南岸与扬州的水道,使得明军战船能从长江直接进入大运河,最后开到扬州东门外。

左懋第、陈子龙二人进了镇江,得了通报,被引进阮大铖的书房,沿途小桥流水,假山怪石,雕廊画栋,目不暇接。

为了击败清军海军,阮大铖一下将最为精锐的郑、方、王三部官军全数派出,再加上陈子龙、左懋第等较为能战的新募之军,合计十万之众。

对于渡江之战,阮大铖可谓拼尽尽力,他不敢轻视敌军,随将镇江城中最为精锐的郑鸿逵、方国安、王威等部十足派出。

援兵当中的青壮,也没经历多少练习,战力不强,陈子龙部下有三千人,已经练习月余,却仍然与官军相去甚远,而左懋第的八千人马,比陈子龙的兵马还要不如。

扬州南门破坏不堪的城楼上,王彦拿着一副千里镜,运目远眺,他南望王师,那一搜搜战船正升帆,向北岸驶来。

阮大铖固然分开南京,来镇江督师,但朝堂上的两党相争,却没有因为他的拜别而有所减轻,相反却越趋狠恶。

跟着北岸扬州表里炮火复兴,霹雷之声,从早到晚未曾停歇,本来想将士卒编练月余,在再行渡江开战的阮大铖,不得不提早令命郑鸿逵带领战船渡江援扬。

左懋第领着八千兵马,自嘉兴北上,沿途不竭赶上北上援扬的义兵,开初心中还一阵奋发,但跟着一起察看,贰心中不由微凉。

六月中旬,气候已经日渐酷热,阮大铖于镇江统领诸路救兵,几白天便得兵数万,心中甚喜。

无数扬州军民登上南城,了望江面,含混当中有千船挣渡而来,顿令人热泪盈眶。

兵部尚书阮大铖,被委以总理各路兵马援扬封官之事,江南之地为之震惊,无数世家大族纷繁招募人马奔往镇江接管朝廷册封,更有富商带着百艘大船相投。

两人相见,一番扳谈,言沿途所见,江南士绅中有一部分人垂涎官位,却招募不到青壮,随拿老弱充数,有甚者直接贿赂官员,虚报名册,得千户之职。

左懋第见援甲士数虽众,却并无精兵,心中不由得非常愁闷。

救兵大要上阵容弘大,给人江南之地,尽起大兵援扬之感,但左懋第、陈子龙等人却晓得,救兵并非大要上那么风景,他们多是刚放下锄头的百姓,并非真正的军队。

南岸镇江城中,阮大铖已经把握了四十余万兵马,雄师在长江边扎下营寨,连绵不断,长江上各种战船近三千余艘,士气鼎盛。

对于救兵的环境,左懋第同陈子龙深感恐忧,随入城拜见阮大铖,言明军中环境,须对军中人马停止遴选,遴选真正的青壮乡勇加以练习,然后盾扬。

弘光并非雄主,也不晓得兵事,只觉的镇江有四十万人马,远远多与江北清军,加上东林之人多次进言,渐渐就信赖了东林之言,随下诏催促阮大铖开战。

镇江四十多万人马,每日耗损惊人,东林一党见阮大铖督师近一月,却未同清军一战,也没有尝试渡江援助扬州,随向天子进言,骂阮大铖佣兵自重,怯懦如鼠,要坐看扬州沦亡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