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章 何都院,割耳受辱[第1页/共2页]

内侍闻言,看天子神情,心中一痛,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章,双手有些颤巍的举过甚顶。

天子行宫,尚比不上大族之所,令人感慨。

“臣锦衣卫千户王子龙奏报,前户部上书何楷因不愤郑芝龙放肆,去官归隐,陛下愿意的同意何尚书临时回籍养病,然郑芝龙却调派部下扬耿于半路将何尚书打伤,并割一耳,实乃目无国法,成心向陛下请愿也!臣觉得,此事严峻,恐郑之龙另有后续之举,因此向陛下奏报,请朝廷早做对应之策。”

福都城内,大明宗祠,太祖、成祖等历代先皇灵位之前,隆武天子身着用棉布做的龙袍,头戴翼善冠,行大礼拜于祖宗灵位之前。

前些光阴,群臣朝见天子,郑芝龙却当着天子的面前,座着挥扇去暑,何楷看不下去,出列弹劾郑芝龙,“目无君父,不知臣礼。”

天子跪于灵位前,久久未曾起来。

朝堂上,隆武帝同朝臣,固然将此事压下来,但此中多有偏袒王彦之举,却使得郑芝龙心中不快。

闽地郑芝龙的顿兵不进,浙东鲁王又与朝廷对峙,让天子气愤非常,却又无可何如?

这时一亲信内侍,俄然走进宗祠,伏地拜道:“内臣滋扰陛下祭祖,还请陛下恕罪。”

郑芝龙的部将扬耿见此,不由一阵惊诧,半晌后才回过神来,赞叹道:“好一个都院,某将令在身,本要杀汝,今取一耳,可矣。”

何楷于回籍途中,见伏兵持刀而出,心中晓得必是郑芝龙教唆,亦知逃不过这一劫,随对杀出的贼兵道:“知君欲得者,吾头耳,毋及别人。”随伸颈待死。

在王彦分开福京后,郑芝龙更加放肆,天子为了进步朝廷声望,特别重视收罗人才,礼聘各地名声望望较高的官员入朝任职,以便朝廷获得处所上的支撑,但郑芝龙自发得天子由他拥立,郑家气力又掌控全闽,却底子不把这些文官放在眼里。

“国之大臣,岂可如此热诚?郑之龙,欺朕太深!”隆武帝看完奏章,心中恨极,郑芝龙此举偶然是在打朝廷的脸。

左懋第等人扶郑森上位,与郑芝龙对抗,但一为父,一为子,却始终弱郑芝龙一头。

隆武帝说完,就走出了宗祠,内里的内侍立马唱贺:“陛下摆驾回宫!”

“现在朝中,子孙究竟受其掣肘,已然将成傀儡。”隆武帝神情悲切,眼中已有泪花闪现,他伏地大拜,痛声哭道:“子孙愧对列祖列宗之灵,复兴大明,恐无大望矣!”

隆武帝嘉奖何楷勇于直言,但他却被郑芝龙暗恨,随后对他各式刁难,他被逼无法之下,只能致任回籍你,但是郑芝龙对此,却任不肯罢休,派部将半途伏杀何楷,以此来向朝廷请愿。

左懋第等人,知天子相招,随仓促敢来,隆武帝于偏殿访问,命内侍上好粗茶,又让亲信守在门口,随拿出那本奏章,递给左懋第道:“卿等先观之,朕再说心中之设法。”

自泉州之变后,郑芝龙丧失三百五十万两白银,两万余套盔甲东西,四十万石军粮,另有一百多艘海船,心中对王彦之恨,已经达到极致。

自古官不修衙,福京行宫,本来是福建布政使司的衙门,隆武入住以来,也未曾补葺,显得非常破败。

户部尚书何楷,之前就与郑芝龙有隙,令郑芝龙欲除之而后快,但当时王彦尚在福京,郑芝龙多少有些顾忌。

乙酉年,玄月中旬,隆武朝廷立于福京,已有一月不足,固然天子克意进取,但把握实权的郑氏,却偶然互助,朝廷困顿于闽地,未能进取,反而失了徽州之地,使清军直逼仙霞关,朝廷落空规复金陵的最好机会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