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卷靖康变君臣几多难 第八十七章 徽宗返京城[第1页/共2页]

在道君天子与钦宗天子父子二报酬皇权争夺之时,太原府又出了题目。

李纲回道:“当时恐金人知太上皇行宫地点,派兵来袭,非有它意。何况当时兵凶战危,两宫隔断,朝廷对行宫所需,岂能不与满足!新君仁孝,唯恐有一事分歧太上天子之意,每得太上诘问之诏,辄恐忧不食。臣窃譬之,家长出而强寇至,后辈之任家事者,不得不从宜措置。父老但当以其能保故乡大计而慰劳之,若苛求细故,则为后辈者,如何能够免责!天子传位之初,合法劲敌来侵,不得不小有变动。陛下回銮,乃是大慰天子孝心之举,是以纤细之处,不问也可。”

李纲说得动情,道君天子听后潸然泪下,又问道:“卿前时何故离职?"

而道君天子面对儿子的这番做法,也想逃离,他曾进言说金人必将再犯京都,请钦宗天子准他前去西京治兵,但被钦宗天子回绝。他又提出与钦宗天子一道出巡,也被回绝,是以无可何如,只得留在宫中。

徽宗听了点头奖饰,而后又问道都城攻围守御挨次,李纲具实以对。待李纲说完,道君天子问道:“敌退,师方在河,何不邀击?“

李纲则是对这个建议果断反对,说道:“天下之理,诚与疑、明与暗罢了。自诚明推之,可至于尧、舜;自疑暗推之,其得了不成胜言者。耿南仲不以尧、舜之道辅陛下,乃暗而多疑。”

李纲回京在钦宗天子面前交旨,但在如何驱逐道君天子返京之事上,大臣又产生分歧。

何况此时太上皇意欲在镇江复辟的流言四周传播,也令钦宗天子寝食难安,便想要聂山为江、淮、荆、浙等路制置发运使,前去东南,撤除童贯等奸臣,迎回太上皇。但被李纲劝住。因而改诏命贬了蔡京、童贯、蔡攸等人,又遣宋焕为使,前去镇江劝道君天子还朝。

话说道君天子自逃往镇江以后,见阔别金人雄师,又有亲信旧臣相随,一时候便健忘了本身已经是退位的太上皇,而在镇江享起乐来。

李纲来到应天府,面见道君天子,将钦宗天子圣孝思慕,欲以天下扶养老天子之意说于其听,又请太上皇早还京师。

止勤王则是“杭、越两处将兵,江东路将兵,及逐州不系将兵,及土兵、弓手等,未得连合起发,听候批示使唤,先具兵帐申奏”,“如已差发过人数,并截留具奏”即令东南各处只可严守驻地,不得前去汴京勤王。同时将路过镇江的勤王军队尽数扣下,充作禁军。

耿南仲建议道:“尽屏道君摆布内侍,出榜行宫,有敢入者斩,先遣人搜刮,然后车驾进见”。

截递角的内容是“淮南、两浙州军等处传报发入京递角,并令截住,不得放行,听候批示”。即令东南各处官府不得在与汴京通报任何公文,但有事,须将公文发至镇江由道君天子亲身批阅。

李纲回道:“臣本来任左史,以傲慢论及水患开罪,蒙陛下之恩,宽斧钺之诛,然臣当时所言,以谓六合之变,各以类应,正为本日金兵攻围汴都之前兆。夫灾异窜改,譬犹一人之身,病在五脏,则发于气色,形于脉息,善医者能知之。以是贤人观变于六合,而修其在我者,故能制治保邦,而无危乱之忧。”

留粮纲乃是“以纲运于地点卸纳”,即命东南各处不得再向汴京运送粮草军资。

道君天子弄出这一招,立时东南官员都向这位太上皇挨近,使得众官惑于诰命并行,而莫知有朝廷矣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