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5章 三路入陕[第1页/共3页]

至于散关,赵昺宿世则是从陆游的‘铁马秋风大散关’一句诗入耳闻的。其地处秦岭与陇山分化的一处山谷的北端,是连接关中与川蜀的咽喉要地,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有所谓“北不得散关,无以图汉中,巴蜀;南不得散关,无以图关中”如许的评价。

“陛下不必自谦了!”邓光荐倒是冷哼了声,却又粉饰不住本身的对劲道,“当年诸葛孔明隐居于隆中,汉昭烈帝三顾茅庐向其问计,作隆中对,提出:天下有变,则命一大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,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。建安二十四年,昭烈帝攻取汉中,远在荆州的武圣关羽当即北伐,策划襄樊战役,可惜败亡。现在陛下却可实现当初武侯的构思,也算以慰先贤了!”

“陛下此策可行!”陆秀夫言道,“当年汉高祖欲取关中,惧于函谷关之险,便走武关抢先一步进入咸阳,在随后的楚汉之争中占有了主动。现在看来,武关虽险,可一旦霸占此关,便可直驱蓝田,长安将无险可守,轻取关中;再则武关间隔长安路途悠远,即便汪氏抢先一步占有长安,可也来不及救济。何况我朝已经占有了南阳,并节制了武关。”

“当前多数城已经被围困,核心州县尽被光复,情势尽在我朝,朕觉得可从围城诸部中抽调军队前去山西镇守,并援助骑一师作战!”赵昺言道。

毕竟崤函之险所保卫的,不过是关中平原。而关中平原一马平地,无险可守,仇敌只要到了这里,就能让守军军心涣散,落空斗志。因为他们要保卫的东西已经不存在了。后代攻取关中之军,普通也都选此线路。

有人要问,既然函谷关和潼关乃是天下极险,易守难攻,为此才挑选出散关和武关破敌,赵昺为何又要对峙要走此线路呢?实在崤函虽险,倒是仍有马脚的。

赵昺对峙仍今后方向打击想先汪氏一步抢占长安,而当前这条线路是最短的,如此能够化被动为主动,为后续入关中的军队争夺时候,并博得战机

刘备攻取汉中,远在荆州的关羽当即北伐,策划襄樊战役。而厥后关羽败亡,被迫走了麦城,究竟上也是因为孤军为劲敌所困,远在汉中的刘备救济不及之故。可关羽北伐失利,也导致诸葛亮定下的计谋打算完整停业,蜀国实际上从这时起就已经输掉了谋夺天下的本钱了。

“朕愧不敢当,只是当初为了谋夺中原布下的一招伏手罢了,至于篡夺武关也是制止我军北进中原后,防敌自此交叉,迂回至我军火线罢了!”赵昺看看身边的邓光荐,干笑两声谦善隧道,他可不敢‘傲慢’,不然又要被其怒斥。

秦末刘邦与韩信,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的故事,最后就是经过散关出的陈仓,进入关中,一举击败章邯,占有关中。三国期间,曹操就是从散关打击汉中张鲁的。而诸葛亮北伐关中,六出祁山,走的也是散关。

“嗯,山西乃是蒙元权贵和汉侯堆积之地,对我朝敌意甚深,虽已归降,却仍故意胸不轨者,一旦我朝兵马尽皆分开,落空弹压便会蠢蠢欲动。是否自山西进兵,陛下还要多加考量!”陆秀夫听了面色凝重隧道。

唐时为防备突厥,曾专门设立萧关大总管一职,率领重兵,保卫关中。宋时西夏崛起,宋廷在汉萧关旧址以西修建了一座新关,亦称萧关,以备西夏。除此以外, 萧关还是两汉期间丝绸之路的首要中转站, 是汉朝与西域商贸来往的必经之路。

到宋金元期间,散关更是成为三方争夺的关头点。南宋名将吴玠吴璘,也仰仗散关地区的无益地形,多次大败金军。陆游是个主战派,曾插手在南宋川陕火线的抗金活动,当时他就运营过出散关攻关中的作战打算,这也是厥后他写“铁马秋风大散关”的启事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