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7章 郭嘉的辩证法[第1页/共2页]

郑宝在兵法上没甚么成就可言,他就是一个没见地的山贼,不值一提。但是和浅显百姓比拟,他倒是很有号令力的能人,不然不能堆积起数千人,占有一片山头。如许的人代表了一多量人,特别是草根。

“那我们该如何做?”

自嘲。

“愿闻其详。”

孙策不解地笑了起来。“奉孝,你说的事理我都懂,但是说实话,要做到却不易。”

孙策忍俊不由。郭嘉这嘴可真损的。他没有再说,内心却暗自嘀咕。遵循原有的汗青轨迹,本年应当是兴平元年才对,朝廷没有改元,看来这汗青轨迹是真的跑偏了。如果遵循郭嘉所说,仓促改元常常是乱世之相,那朝廷没有急着改元,岂不是说朝廷气数未尽,固然情势不好,还能稳得住?

孙策有点难堪。这就是智商,这就是见地啊。郭嘉固然没学过辩证法,但他晓得这个事理。这一流谋士的脑回路就是与众分歧。

战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,但本该不错的表情被郑宝的几句话毁了。

他一个二十岁的年青人,又有孙坚那样的父亲,好狠斗勇才是常态,能忍辱负重反而诡异,更轻易引发田丰、沮授等人的警戒。如果被逼到这个份上了还忍得住,就算袁绍会对劲,田丰、沮授也不会被他骗住。他们必然会建议袁绍将他作为最伤害的仇敌,持续打击。

郭嘉笑了。孙策固然咽不下这口气,却还没有到落空明智的境地。他吁了一口气,仿佛吐出胸中块垒。“将军,所谓民意,大多时候只是人云亦云,不敷为意。君子德风,小人德草,真正的智者会用民意,却不会被民意所用。老子云: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真正的强者不是兵多将广,而是能降伏自心。”

“好,我明日便向汝南急行军。”

“新年大吉,祝将军百战百胜,初创孙氏基业,为万年承平。”

郭嘉微怔。“为甚么要改元?本年,不,已经是客岁了,客岁灾异连连,又是日蚀,又是山崩,又是地动,局势越来越坏,仓促改元并不能处理题目,反而增加季世式微之相。莫非改初平为未平?”

郭嘉吐了一口气,昂首看了看帐角的漏壶。“噫,这么晚啦,早点睡吧。”郭嘉回身就走,走了两步,又愣住,笑眯眯地看着孙策。

“是的,以将军这个年纪,能够悟出舍己从人的事理已经难能宝贵,如果还能知而行之,忍人所不能忍,未免太可骇。以是,如果将军真能舍己从人,恐怕袁绍不但不会是以放心,反而会更加正视将军,将将军视为亲信之患,必欲除而后快。即便他想不到这些,田丰、沮授等人也会想到这些。”

“愿与奉孝共勉。”孙策顺口说道,俄然想起一件事。“奉孝,朝廷有没有改元的动静?”

就像孙家兄弟,孙策战无不堪,但他遇刺身亡了。孙权能装孙子,既能嫁妹固好过刘备,又能昂首称臣于曹丕,但是他建立了孙吴帝国。浅显人都喜好孙策,看不起孙权,但真正的智者却会正视孙权。当孙权为了制止两线作战,向曹丕称臣时,刘晔就以为孙权才是亲信大患,建议曹丕趁机干掉他。

孙策一下子愣住了。他听懂了郭嘉的意义。逞强就是示强,示强就是逞强,在分歧的人眼里有分歧的定义。对田丰、沮授那样的谋士来讲,他如果是破釜沉舟、勇往直前的项羽,威胁或许有限——强不成恃,项羽最后是失利者。如果他是忍辱负重、屡败屡战的刘邦,那才可骇——上善若水,身材超软的刘邦才是最后的胜利者。

孙策转头看看漏壶,这才发明已颠末端子时,除夕结束,新的一年来了。只可惜现在是在虎帐里,没法遵循普通风俗守岁,只能说句吉利话聊表情意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