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3章 董和劝降[第1页/共2页]

陈纪给邓济使了个眼色,又看看董和,邓济心领神会,赶紧追了上去。

――

不给陈纪反应的时候,董和接着又说道:“府君为人所误,觉得孙策不臣,为国杀贼,忠心可嘉,只是明珠暗投。刘勋何许人也?他本是袁将军旧部,袁将军命他经略南郡、江夏,他却叛变了袁将军的遗命,他对故主何尝有忠?南郡户口数倍于江夏,江陵又是南北咽喉,他不驻江陵而驻江夏,何尝有智?周瑜率两万人围城,他不来救济府君,却坐观成败,何尝有勇与义?如此无忠无智无勇无义之人,谁情愿为他效力?府君为如许的人卖力,又有谁情愿与府君为伍?”

邓济踌躇了半晌。“我是南阳邓县人氏,随府君临贵郡。”

“董幼宰,请留步。”

董和点点头。“这倒是究竟,但这最多只能说他是苛吏,算不上不臣吧?俗云乱世用重典,董卓乱政,物价腾涌,民不聊生,孙策代行刺史之职,按捺豪强,这仿佛也不为过。别的不说,江陵人现在可都支撑周瑜,要与府君为敌,莫非他们都错了?”

陈纪面色乌青。他倒不在乎袁术,但是董和说得对,刘勋笨拙,才气不敷,他底子不是孙策的敌手。朝廷又能如何,朝廷本身难保,没钱没粮,何况长安千里之遥,中间还隔着南阳,南阳百姓推戴孙策,对西凉人没甚么好感,就算是皇甫嵩领兵前来,没有充足的粮草供应,他也一定是孙策的敌手。

陈纪脸颊抽动,又羞又恼。董和回身又对陈纪身边的邓济说道:“敢问邓将军是南阳人还是南郡人?”

陈纪举城投降,周瑜非常不测。董和主动请缨去劝降陈纪时,他并没有抱太多但愿,只是例行公事罢了。没想到董和竟然胜利了。他非常对劲,请董和任郡丞,代行太守事,措置南郡的善后事件,本身则敏捷摆设进犯刘勋的行动。

军议结束,邓展出了大帐,把邓济带到本身的大营,对邓济说道:“伯通,我们要奔袭刘勋,及时堵截他的退路,事不宜迟,以免节外生枝,你不消带太多人,挑一些精锐带上就行,免得后进,跟不上行动。我已得周将军答应,先从辎重营拨三百人的设备给你。”

董和走到陈纪身边,指指远处的大营。“府君晓得那边有甚么吗?”

董和叹了一口气。“既然如此,那和就未几嘴了。不过,承蒙府君错爱,多次礼聘,和甚是感激,现此存亡之际,当向府君道一声谢。”说完,躬身见礼,一揖到底。

算了,别死撑了,为刘勋而死,不值得。只要有机遇,他说不定投降得比谁都快。

“哦……”董和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。“公然是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将军和府君一样是忠义之士,只是所托非人。可惜啊,你本来能够建功立业,灿烂门楣的,现在却死不得其所。”

中董和的计了,这清楚是教唆诽谤啊。

“多谢府君提示。不过,府君说孙策有不臣之心,又从何提及?他的父亲孙坚固然粗猛好杀,但是却忠于朝廷,讨董时力战不退,山东州郡无过其右。他担当的又是袁将军遗业,袁将军四世三公,不久前又被追谥为侯。孙策有父君如此,如何有不臣之心?”

陈纪无言以对。但是他更担忧的是董和最后一句话。“江陵人都支撑周瑜了?”

陈纪一时语塞。“这……他违乱法度,屠戳豪强。”

邓济的脸和陈纪一样抽搐起来,内心愁闷坏了。可不是么,如果不是跟错了人,而是在孙策或者周瑜的麾下,他至于这么憋屈吗?动机一起,他俄然发明陈纪的眼神不对,转念一想,这才恍然大悟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