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6章 虚张声势[第1页/共2页]

因为要筹办的时候很长,孙坚又负有攻取庐江、九江的任务,孙策决定将程普、韩当、黄盖、孙贲都拨到孙坚帐下,先摆平陈登、周昂再说。等粮草筹措结束,庐江、九江的战事差未几也该结束了,再赶回洛阳参战不迟。留下吴景在洛阳卖力后勤,帮手孙策措置一些营中事件也就够了。

到了这一步,不管最后能不能成,孙策都不会亏。统统筹办安妥以后,与朝廷停止联络,待机而动,有机遇就出兵,没机遇就等机遇,缔造机遇。

中庭堂上堂下满是人,堂上坐满了文吏武将,堂下站满横眉冷目标执戟卫士,目不斜视,杀气腾腾。堂上首席的位置空着,蒋干瞥了一眼,负在背后的双手换到身前,拱在胸口,来到阶下,大声报进。

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去实施。四人坐在一起,一边乘凉一边会商。你一言,我一语,先想困难,再想处理体例,谈了半宿,终究拟出了一个打算计划。遵循这个计划一步步的去实施,就算最后不能接回天子,也要获得阶段性服从,总不能白忙一场。

大计筹议已定,大家回帐,抓紧时候补觉。

“恭迎太尉!”

蒋干在太尉府前庭等着访问,见一个个将领顶盔贯甲,行色仓促,不由会心一笑。朱儁越是折腾,他越是安闲,津津有味地赏识着院中的花草,直到朱儁派人来请他上堂。

朱儁立即沉下了脸。蒋干这句话说得太凶险了,话里有话啊。天子在长安,没有朝廷严肃。他朱儁在洛阳反而有朝廷严肃,又拿王莽说事,这不是说他要学王莽吗?

起首,要想出入关中,必须考虑西凉兵,但仅仅考虑西凉兵是不敷的。河内的张杨,兖州的袁谭,陈留的张邈,都必须拉拢过来。最好能供应支撑,再不济也不能让他们在背后拆台。

堂上一片沉寂,堂上无一人说话,也无一人看蒋干,仿佛他底子不存在似的。过了半晌,屏风后一声清咳,朱儁背动手,从前面走了出来。刚才还像泥胎木偶的文武立即起家,向朱儁见礼,齐声号令。

“是吗?”蒋干收起笑容,哼了一声:“文东武西,传喝而进,我本乡野之人,两股战战,方寸兢兢,觉得上殿见天子也不过如此,不想倒是曲解了,还请太尉包涵。”

第二天一早,孙策没有急着去见朱儁,而是把最新打算向孙坚做了通报。见既不违背朱儁的志愿,乃至有机遇救回天子,又不影响孙家的好处,孙坚求之不得,自叹不如。为了这件事,他纠结了很多天也没想出甚么好体例,只能打着舍生取义的动机。孙策一来就想出了如此精美的计划,的确如他所说,要谈坑人,他是自学成才,并且出类拔萃。

其次,粮草如那边理?几万雄师西行千里,光是行军来回就要两个月。是以少了不能少,起码要筹办三到四月的粮草,如果能够,最好有半年储。一个士卒每天六升米,半年要十石出头,如果筹办五万人,就要五十万石。如果算上战马和运输牲口的耗损,还要筹办大量的刍稾。

就在朱儁患得患失的时候,蒋干来了。

文云起家喝道:“蒋子翼,谨慎你的言辞,不成引喻恰当。这里是太尉府,不是朝廷。”

蒋干伸手折了一枝栀子花插在冠上,背动手,大摇大摆地跟着太尉府的掾吏来到中庭。

孙策到洛阳的当天,朱儁就晓得了。他不晓得孙策的来意,却又不好主动来问,只能在洛阳等着孙坚、孙策去拜见。一等也不来,二等也不来,他既不欢畅,感觉孙坚父子失礼,又模糊不安。如果孙坚置道义于不顾,拂袖而去,他除了怒斥几句以外,还真没甚么体例可想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X